1、失真:失真(英语:distortion)指的是指一个物体、影像、声音、波形或其他信息形式其原本形状(或其他特征)的改变现象。
2、码间串扰--失真的一种现象:接收端收到的信号波形失去了码元之间清晰界限的现象
3、奈氏准则(奈奎斯特定理):在理想低通(无噪声,带宽受限)条件下,为了避免码间串扰,极限码元传输速率为2W Baud,W是信道带宽,单位是Hz
4、香浓定理
5、"Nice" VS "香浓"
1、信道上传送的信号
2、编码
3、调制
电路交换优点 | 电路交换缺点 |
---|---|
传输时延小 | 建立连接时间长 |
数据顺序传送,无失序问题 | 线路独占,即使通信线路空闲,也不能供其他用户使用,信道使用效率低 |
实时性强,双方一旦建立物理通路,便可实时通信,适用于交互式会话类通信 | 灵活性差,双方连接通路中的任何一点出了故障,必须重新拨号建立连接,不适应突发性通信 |
全双工通信,没有冲突,通信双方有不同的信道,不会争用物理信道 | 无数据存储能力,难以平滑通信量 |
适用于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 电路交换时,数据直达,不同类型、不同规格、不同速率的终端很难相互进行通信 |
控制简单,电路的交换设备积控制较简单 | 无法发现与纠正传输差错,难以在通信过程中进行差错控制 |
报文交换优点 | 报文交换缺点 |
无需建立连接,无建立连接时延,用户可随时发送报文 | 实时性差,不适合传送实时或交互式业务的数据。数据进入交换结点后要经历存储转发过程,从而引起转发时延 |
动态分配线路,动态选择报文通过的最佳路径,可以平滑通信量 | 指适用数字信号 |
提高线路可靠性,某条传输路径发生故障,可重新选择另一条路径传输 | 由于报文长度没有限制,而每个中间结点都要完整地接收传来的每个报文,当输出线路不空闲时,还可能要存储几个完整报文等待转发,要求网络中每个结点有较大的缓冲区。为了降低成本,减少结点的缓冲区存储器的容量,有时要把等待转发的报文存在磁盘上,进一步增加了传送时延 |
提高线路利用率,通信双方在不同的时间一段一段地部分占有这条物理通道,多个报文可共享信道 | |
提高多目标服务:一个报文可同时发往多个目的地址 | |
在存储转发过程中容易实现代码转换和速率匹配,甚至收发双方可以不同时处于可用状态。这样就便于类型、规格和速度不同的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 |
分组交换优点 | 分组交换缺点 |
无建立时延,无需为通信双方预先建立一条专用通信线路,用户可随时发送分组 | 尽管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少(一大块数据全部进入存储器后才能转发和一个个小块数据进入存储器后就能转发),但仍存在存储转发时延,而且其结点交换机必须有更强的处理能力 |
线路利用率高,通信双方在不同的时间一段一段地部分占有这条物理通道,多个分组可共享信道 | 每个分组都要加控制信息,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通信效率,增加了处理的时间 |
简化了存储管理,因为分组的长度固定,相应的缓冲区的大小也固定,在交换结点中存储器的管理通常被简化为对缓冲区的管理,相对比较容易 | 当分组交换采用数据报服务时,可能出现失序、丢失或重复分组,分组到达目的结点时,要对分组按编号进行排序等工作,增加了麻烦。若采用虚电路服务,虽无失序等问题,但有呼叫建立、数据传输和虚电路释放等三个过程 |
加速传输,后一个分组的存储可以和前一个分组的转发并行操作;传输一个分组比一份报文所需缓冲区小,减少等待发送时间 | |
减少出错几率和重发数据量,提高可靠性,减少传输时延 | |
分组短小,适用于计算机之间突发式数据通信 |
数据报服务 | 虚电路服务 | |
连接的建立 | 不要 | 必须有 |
目的地址 | 每个分组都有完整的目的地址 | 仅在建立连接阶段使用,之后每个分组使用长度较短的虚电路号 |
路由选择 | 每个分组独立地进行路由选择和转发 | 属于同一虚电路的分组按照同一路由转发 |
分组顺序 | 不保证分组的有序到达 | 保证分组的有序到达 |
可靠性 | 不保证可靠通信,可靠性由用户主机来保证 | 可靠性由网络保证 |
对网络故障的适应性 | 出故障的结点丢失分组,其他分组路径选择发生变化,可正常传输 | 所有经过故障结点的虚电路均不能正常工作 |
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 由用户主机进行流量控制,不保证数据报的可靠性 | 可由分组交换网负责,也可由用户主机负责 |
本文章使用limfx的vscode插件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