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古希腊朴素唯物论
古希腊自然哲学三个时期
爱奥尼亚的实体论——朴素唯物主义论的开端
,keywords:开端、“自然的发现者”、初次以自然的因素解释自然水
——万物的本源是水,万物充满灵魂(由水滋养)更基本的原质
(无定形),包括水等万物都由其而生宇宙生成论
:宇宙之初由一个冷热一体的种子从永恒的无限中分离出来机械模型
:天体有如火环,环本身被雾包裹,因此看不见,但包裹的雾
有孔,天体通过这些孔
显露出来。气
,灵魂是气,火是稀薄化的气,气可凝结为水、土、石头等理
论:万物皆数
球形
(可能是最早的),地球包含一个炽热的核——中心“火团”。但在后期,认为地球不足够高贵到占据宇宙的中心,中心火团不是位于地球之内,而是一个与地球分开的物体,地球与其它天体、五星、太阳、月亮一样绕其运转朴素辩证
思想:虽然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万物皆流变。但事物变化之中又保留了某种始终相同的东西,多样性和单一性之间有某种统一。因此,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表面上相脱离和相冲突的事物之间实际上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事物在对立和冲突中得到统一,对立和斗争可产生和谐。原子
组成,原子不可再分,不同原子的碰撞、聚合产生水、火、土、气等各种具体物质。恩培多克勒--四元素说
雅典时期:柏拉图学园、亚里士多德的吕克昂学院;keywords:学园、学院
代表:柏拉图
理念论
:经验世界总是变幻不定的,人类只凭经验观察不可能获取可靠的知识,必须依靠人类的理性。因此,哲学探讨应该是理性的反思。现实可见的实体只是某个理念的复制品,有形的实体只是第二位的,理念才是第一位的
。整个自然界就是一个复制品,必定存在一个全能的神匠,按照其理念设计和构建了整个宇宙——上帝是几何学家
比元素更基本的“形式”,即他的三角形
。四面体:火。六面体:土。8面体:气。20面体:水。12面体:宇宙。洞穴说
代表:亚里士多德
宇宙论
,宇宙永恒,没有开端,是一个巨大球体,中心是地球。注重“形式”与“质料”的结合
。有形物体都是形式与质料相结合的一体,是不能分离的,形式是使物体成为该物体的属性,而质料则是形式的主体或根基第一推动说
(逻辑推理而不是信仰)
虽然亚里士多德很重视观察实验,但他主张的是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而不是现代的受控实验
。希腊化时期
1.2 近代自然观:从机械论到辩证法
太阳中心说
,提出探讨自然知识的经验归纳法、蜜蜂比喻
《新工具》
中的方法论:哲学是“光”:它能照亮人类的心灵,指引人类找到正确的研究途径1.3 现代生态自然观
一、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
面对生态环境问题,法律、道德、伦理价值观各起到什么作用?
法律道德与生态伦理
调节人与自然关系
当前问题、成就、展望
科学的特征
科学共同体
的研究进展有关。忽视基础研究
的推动相关人物、著作、观点
最早
)和法国国家科学院(1666)注意区分著作和创立
理论基础
:自然哲学观点内容
:自然界是物质、生成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自然界的本原是某一种物质或某几种物质或某种抽象的东西;自然界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运动变化的,它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地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基本特征
:1.整体性和直接性 2.思辨性和臆测性 3.自发性和不彻底性缺陷
:1.在本体论上,不能彻底坚持唯物主义立场 2.在认识论上,不能在细节方面进行科学地解释和说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在价值论上,不能回答民众关心的问题且满足其需要。理论基础
观点内容
:自然界绝对不变;物质运动遵循因果规律;形而上学地认识自然界。特征
:1.机械性、2.不彻底性、3.形而上学性缺陷
:1.以机械决定论认识自然界 2.以因果决定论推测自然界 3. 以形而上学方法研究自然界地位
: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重要标志。观点
:1.自然界是先在的和历史的自然界 2.自然界是联系的和发展的自然界 3.以辩证思维方式认识自然界特征
:1.实践性 2.历史性 3.辩证性 4.批判性科学基础
:自然科学理论
技术基础
:蒸汽机技术革命、电力技术革命激发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产生社会革命,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产生社会条件;上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进一步促进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促进自然科学从经验科学变成了理论科学,又转化为唯物主义的自然知识体系,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实践基础。基础
:系统科学观点
:自然界是简单性和复杂性、构成性与生成性、确定性和随机性辩证统一的物质系统。自然界以系统的方式存在;自然界循环地演化着;特征
:系统性、复杂性、演化性、广义性基础
:科学基础是系统科学。
基础
:现代科学技术观点
:1.人工自然界以系统的方式存在、2.人化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天然自然界、3.人工自然界循环演化着、4.创造生态型人工自然界。特征
:主体性、能动性、价值性观点
:生态系统是由人类及其他生命体、非生命体及其所在环境构成的整体,它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具有整体性、动态性、自适应性、自组织性和协调性等特征;人类通过遵守可持续性、共同性和公平性等原则,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人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仍应以人类为主体,仍应包括改造自然的内容,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防灾减灾;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目标。特征
:1、全球性 2、批判性 3.和谐性社会条件
:工业革命:工厂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飞跃,引起生产技术、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深刻变革。思想理论背景
: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科学技术基础
:第一次科学革命已经完成(代表: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牛顿),自然科学经过材料与经验的积累与整理,已经从经验层次上升到理论,第二次科学革命展开(三大发现等)。内容
:
P90
社会需要特别是社会物质生产的需要
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
动力。P92
P93
P96+P107
异化
根源
本质上
体现了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具有1)客观性和实证性;2)探索性和创造性;3)通用性和共享性;P109--P111
P117-P122
P125
P129-P130
结合马恩和几种典型观点来看,科学的发展模式及动力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纵向),分化与综合的统一(横向)、继承与创新的统一(质量的辩证关系)。科技一体化
P141
含义
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寻求事物一般特征的认识方法,也是一种逻辑推理形式。归纳推理不是必然性推理,其结论具有或然性。特点
1)归纳总是从许多个别事物或个别事实的观察、研究出发,归纳概括出一种所谓的对这类事物或对象的一般性结论。2)归纳的前提数量应该是大量的、种类相异的、一定范围和时段内无反例的。种类
作用
含义
所谓演绎是一种从对事物概括的一般性前提推论出个别性结论的认识方法。结论是必然性的类型
特点
其前提大于结论的涵盖的范围,推理过程具有必然性。演绎推理正确与否,关键在于前提。作用
科学仪器的作用
:科学仪器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倍增器”、“指示剂”、“先行官”。P215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才是技术异化现象产生
的社会历史根源
。要消灭技术异化现象,就必须消灭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P221
,技术理性等同于理性本身,技术成为对现存统治辩护的工具,科学技术从一种解放力量转变为解放的桎梏。默顿
:尚未体制化的科学需要社会和文化的形式的支持。默顿论题P237
。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需要一定的社会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默顿
将科学共同体内部行为规范概括为: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主义。以此凸显科学的文化和精神气质。爱奥尼亚的实体论——朴素唯物主义论的开端
原子论提出者
:德谟克里特数本原论提出者
:毕达哥拉斯火本原说提出者
:赫拉克利特种子本原说提出者
:阿那克萨戈拉四元素说
:恩培多克勒提出土水气火四种元素为万物本原。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
X射线、放射性、电子
对立统一、质量互换、否定之否定
思想渊源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高级形态、核心
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当代形态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1543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出版
地动说
:地球自转并绕太阳旋转地球绕着“火”这个中心体运行
日心说
宇宙无中心
位移运动说、第一推动者
关于神的第一次推动的假设
系统自然观
人工自然观
和谐
是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思想《寂静的春天》作者
:Rachel Carson 即卡森 体现生态自然观的批判性《增长的极限》作者
:米都斯 体现生态自然观的批判性《熵:一种新的世界观》作者
:里夫金 体现生态自然观的批判性《只有一个地球》作者
:沃德 体现生态自然观的批判性《小的是美好的》作者
:舒马赫 体现生态自然观的批判性熊本特
。其对创新的定义:创新就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劳斯
认为“科学研究始于机会,而不是问题”。观察负载理论
指这样一种现象:在科学研究中,观察会受到观察者先前具有的理论的影响。科学主义
:把科学技术看作解决人类一切问题的工具。把一切不符合科学的认识和价值信仰看作是没价值或错误的。科学例外论
:在科学技术风险评价与决策的主体问题上,认为科学是例外的,享有特殊的地位,具有特殊的品质,有关科学政策应该置于一个特定的范围,由科学技术专家进行。包括:知识的例外论、柏拉图式的例外论、社会学的例外论、经济学的例外论。顿悟
的特性:突发性、诱发性、偶然性、极度快乐或豁然开朗。计划性不是顿悟的特征。直觉
特性:直接性、迅捷性、或然性知识结构
: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科学实验不属于此。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
1
、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2
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3
,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4
。自然观
本体论
目的论
四因说
经院哲学
奥卡姆剃刀
经验归纳
含义
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寻求事物一般特征的认识方法,也是一种逻辑推理形式。归纳推理不是必然性推理,其结论具有或然性。特点
1)归纳总是从许多个别事物或个别事实的观察、研究出发,归纳概括出一种所谓的对这类事物或对象的一般性结论。2)归纳的前提数量应该是大量的、种类相异的、一定范围和时段内无反例的。种类
作用
假说演绎
含义
所谓演绎是一种从对事物概括的一般性前提推论出个别性结论的认识方法。结然性的
类型
特点
其前提大于结论的涵盖的范围,推理过程具有必然性。演绎推理正确与否,关前提。
作用
星云假说
可持续发展
碳中和
生态文明
内涵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自然界的同时,通过不断完善社会制度、改善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新的社会文明。地位
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内容的重要内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行动
建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科学问题
否定后件推理
证伪主义
技术创新
巴斯德象限
科学革命
科学共同体
科学的精神气质也即科学共同体的社会规范:
范式伦理 1. 范式就是科学共同体全员所共有的东西,包括共同的信念、共同的价值标准、共同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公认的科学成就和范例等等。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P90
科技是把双刃剑
马太效应
十八大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四大任务
技术创新与基础研究的关系
基础应用研究P229
恩格斯曾说过:“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状况,那么科学却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可以举出技术发展走在基础研究前面的例子。因为,有些技术的发展是社会需要,并不是基础研究促使的。例如,我国泥沙和风沙的治理,就不是在对泥沙或风沙的运动规律已经清楚的条件下进行的。反倒是工程实践的需要及积累的经验和数据,对泥沙或风沙的运动规律的研究起了促进作用。创新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应该鼓励技术推动型创新,还是市场推动型创新?P236
||8. 创新与创新驱动发展问题
科学与技术对社会的关系
(两面性)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呈现出两面性,它在极大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实现文明转型的同时,也对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产生负面影响。
(互相作用)
碳排放、碳达峰、碳中和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逻辑经验主义(经验归纳与逻辑证实),证伪主义(波普尔的猜想与反驳),历史主义(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及研究方法比较分析
生态文明自然观的基础与发展路径||如何辩证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生态文明内涵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自然界的同时,通过不断完善社会制度、改善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新的社会文明。地位
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内容的重要内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自然观
生态自然观强调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关系, 强调“环境就是民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 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了理论基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P90、P209
如何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辩证论,是生态环境生产力理论生动、朴实和富含哲理的印证:“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一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另一头牵着财富生产;蕴含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理念和价值诉求,揭示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突破了把保护生态与发展生产力对立起来的僵化思维,内含了保护、改善与建设生态环境和保护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鲜活地概括了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和中国话语特色的绿色发展内涵,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光辉典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蕴含着绿色生态是最大财富的深刻道理。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优美、清洁的生态环境既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又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绿水青山可以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买不到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时,我们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必将带来我国绿色发展的光明前景。
如何看待人才是第一资源? 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一个国家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人才是创新的根本,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际上是人才驱动。”“推进自主创新,人才是关键。没有强大的人才队伍作为后盾,自主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各种人才中,科技人才至关重要,尤其在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的历史时期,科技创新人才是我国创新事业的根本支撑,是未来国家间竞争的核心资源。习近平指出,“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哪个国家拥有人才上的优势,哪个国家最后就会拥有实力上的优势。”
为什么要对科技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 科学技术活动与人类其他活动一样,建立在诚信和道德的基础上。现阶段,莫顿的科学精神气质受到挑战,科学技术工作者有失范行为,需要指定相关科研诚信指南和工程师伦理准则加以规范。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课医学实践,尤其是进行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应该遵循社会伦理、生命伦理、动物伦理等。技术工作者,尤其是工程师,在工程技术活动中,应该遵循一定的职业伦理和社会伦理准则,应该承担对社会、专业、雇主和同事的责任,应该对工程的环境影响负有特别的责任,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人类福祉和环境保护服务。
本文章使用limfx的vscode插件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