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察学习答问集

作者:光明

前言

释迦牟尼佛为了利益末法众生及佛遗教弟子等,特别介绍了地藏菩萨的悲愿功德、大神通力,以及救度众生之方便法门,即是“地藏菩萨木轮相法”,也就是地藏占察法门。 在众生的生命中,本来就有执著及投机取巧的习性,在现实的生活中无法追求到的东西,就只有着迷于江湖术数。由于神通及江湖异术,很容易使人产生依赖,并促成投机取巧之心态,而失去正念及勇敢面对自己宿世所造下之罪业。因此,佛陀住世时曾定下戒律,严禁佛弟子及佛教徒使用神通,连卜卦、相命、易术、星相等都严加禁止。 然而,严格禁止不能从根本上对治众生好乐神通、执着投机的习气,只有通过佛法的学习,才能引导众生进入菩提大道、进入究竟的解脱之门。于是,释迦牟尼佛请地藏菩萨讲授占察法门。即使神通再怎么厉害,还是难逃因果业报,只有正信的佛法才能带领我们消除宿业、出离三界、了生脱死,因此占察经中处处引导众生趋向大乘,乃至直接念佛求取往生佛果。

一、以经文开头为序

《占察善恶业报经》,收录在大藏经中的经集部,由天竺三藏菩提灯译,大正藏 No.839。《占察善恶业报经》(简称《占察经》)提供了占察法门最为根源的依据和最为丰富的信息。占察法门的根本问题几乎都能在《占察经》中找到答案。因此,本序对《占察经》开头部分进行简单科判并做了一些简要解释。同时,以此作为本篇《占察学习答问集》的缘起。 经文开头部分交代了很多问题,其中包括说占察法门的缘起、占察法门对应的时节、众生相、弟子相、法门机、法门利益,以及为何让地藏菩萨说、地藏菩萨功业、提出占察、法门原理和世卜障道劝学占察等等。我们以经文演进的顺序进行一一解释。

(一)、法门缘起坚信

1、根聚法门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以神通力,示广博严净无碍道场,与无量无边诸大众俱,演说甚深根聚法门。

后面,坚净信菩萨就请问佛,“这部经该叫什么法门?”佛说:“根聚法门!”根聚,就是根尘识相聚,通俗的讲,就是把六根、六尘、六识的善和恶聚集在一起,知道其中善恶的份量,这就是这部经远的来源。

2、坚净信菩萨提问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名坚净信,从座而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合掌白佛言:‘我今于此众中,欲有所问咨,请世尊,愿垂听许。’佛言:‘善男子!随汝所问,便可说之。’

解释: 这是这部经讲说的缘起,由坚净信菩萨提请。坚净信菩萨人如其名,为使众生速除诸障、增长净信,代众生向佛陀请法。 梦参老法师说:坚净信菩萨这个菩萨的名字,就是得了清净信坚固不退失之意。根据他自己的修行,他感觉到要使他的信心坚固不退,不被境界转变是很不容易,因此他要请佛说这个法门。用占察的方法,来坚固你的信心。因为我们众生的善恶业,是由业果里惑因生的!现在我们起心动念都属于惑,占察之后,惑业消失了,就能得清净信心。

(二)、坚信提出问题

1、时节

经文:

坚净信菩萨言:‘如佛先说,若我去世,正法灭后,像法向尽,及入末世,

解释: 这是占察法门对应的时节,由坚净信菩萨向佛陀请法时提出。它是佛陀灭度以后,正法灭亡,向法将要结束,以及末世的时候,这个时期的众生修行占察法门正好合适。

2、众生相

经文:

如是之时,众生福薄,多诸衰恼,国土数乱,灾害频起,种种厄难,怖惧逼扰。

解释: 这是这一时期的众生相,经中列出的目的主要是让我们末世众生进行对照,从而知道自己的根机,修行占察法门。 这一时期的众生相。

3、佛弟子相

经文:

我诸弟子,失其善念,唯长贪嗔嫉妒我慢,设有像似行善法者,但求世间利养、名称以之为主,不能专心修出要法。尔时众生,睹世灾乱,心常怯弱,忧畏己身及诸亲属,不得衣食,充养躯命,以如此等众多障碍因缘故,于佛法中钝根少信,得道者极少;乃至渐渐于三乘中,信心成就者亦复甚渺;所有修学世间禅定,发诸通业,自知宿命者,次转无有;如是于后,入末法中,经久得道,获信禅定通业等,一切全无。

解释: 这段经文是佛弟子相,也是为了我们末法众生对照自身,从而修行占察法门。

4、法门对机

①经文:

我今为此未来恶世像法向尽,及末法中有微少善根者,请问如来,设何方便,开示化导,

解释: 坚净信菩萨再一次明确自己代请的众生的根机——未来恶世像法向尽,及末法中有微少善根者。

②经文:

令生信心,得除衰恼。以彼众生,遭值恶时,多障碍故,退其善心,于世间出世间因果法中,数起疑惑,不能坚心专求善法。如是众生,可愍可救。

解释: 坚净信菩萨再一次描述众生的修行相,以悲心摄化我等众生归入占察一门。

③经文:

世尊大慈,一切种智,愿兴方便而晓喻之,令离疑网,除诸障碍,信得增长,随于何乘,速获不退。’

解释: 坚净信菩萨如此问,地藏菩萨满其所愿,因此“令离疑网,除诸障碍,信得增长,随于何乘,速获不退”是占察法门的利益。

(三)释迦推出地藏

经文:

佛告坚净信言:‘善哉!善哉!快问斯事,深适我意。今此众中,有菩萨摩诃萨,名曰地藏。汝应以此事而请问之,彼当为汝建立方便,开示演说,诚汝所愿。’

(四)坚信质疑地藏

经文:

时坚净信菩萨复白佛言:‘如来世尊,无上大智,何意不说,乃欲令彼地藏菩萨而演说之。’

解释: 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自己不讲而让地藏菩萨讲占察法门?

  1. 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便是,佛陀示现比丘相,为声闻乘制定戒律,严禁使用神通,学习世间卜卦、相命、易术、星相等,自身不可以制戒犯戒,而菩萨可以神通力示现种种方便度化众生,因此由地藏菩萨讲说占察法门。
  2. 另外,释迦牟尼佛说这个法的时候,将要入灭了。坚净信菩萨就向佛请问了,意思就是佛不久就要入灭了,这个世界的众生是最苦的,佛灭后像法转时,众生善根浅薄业障深重,邪说横行,不知怎样才能生起信心呢?应当如何才是对的?佛就说你问这问题太好了!但是我请个人给你答覆吧,在此会上有地藏菩萨摩诃萨。地藏经中说,地藏菩萨也是佛灭度以后漫长的末法时期救度众生出离恶道的菩萨,也就是佛陀去世后的托孤之臣。正好由地藏菩萨讲授占察法门。
  3. 因为佛已经制过戒了。一切法,有利的一面,同时就存在有害的一面;如果学了这个法门,利用有害的一面,诓惑众生,炫耀神通,甚至于谋取暴利,这就不是修道者所应为的,所以佛自己不说,让坚净信菩萨去启请地藏菩萨。这也就是地藏菩萨亲自深入说的《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占察善恶业报经》、《地藏菩萨本愿经》,也就是所谓《地藏三经》。

(五)释迦赞叹地藏

1、总说

经文:

佛告坚净信:‘汝莫生高下想。’

解释:众生不要拿地藏菩萨与佛论高下。以此经文为证,就可以占察佛国净土的事。

2、本迹

经文:

此善男子发心已来,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久已能度萨婆若海,功德满足。 但依本愿自在力故,权巧现化,影应十方。 虽复普游一切刹土,常起功业,而于五浊恶世,化益偏厚,亦依本愿力所熏习故,及因众生应受化业故也。

解释: 这段经文详细解释了为什么众生不能对地藏菩萨生高下想。地藏菩萨早已功德满足,只是本愿力缘故,权巧现化,影现十方。 此段经文也说明占察法门是本愿力成就,是他力救度法门,是易行道。正好和“第一种初始学习求愿至心”相对应。

3、功业

经文:

彼从十一劫来,庄严此世界,成熟众生。 是故在斯会中,身相端严,威德殊胜,唯除如来无能过者! 又于此世界所有化业,唯除遍吉观世音等诸大菩萨皆不能及。 以是菩萨本誓愿力,速满众生一切所求,能灭众生一切重罪,除诸障碍,现得安隐。 又是菩萨,名为善安慰说者,所谓巧演深法,能善开导初学发意求大乘者,令不怯弱。 以如是等因缘,于此世界,众生渴仰,受化得度,是故我今令彼说之。’

解释: 这一段从地藏菩萨“从十一劫来庄严此世界成熟众生”到“名为善安慰说者”,分了庄严世界、身相、化业、本誓愿力满愿消业、善安慰等几个方面来说地藏菩萨的功业。佛赞叹地藏王菩萨种种的功德,让坚净信菩萨相信地藏菩萨有微妙的法门。地藏菩萨也应坚净信菩萨所请,说了这部《占察善恶业报经》。

(六)坚信请问地藏

经文:

尔时,坚净信菩萨既解佛意已,寻即劝请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哉!救世真士,善哉!大智开士,如我所问,恶世众生,以何方便而化导之,使离诸障,得坚固信。如来今者,为欲令汝说是方便,宜当知时,哀愍为说。’

解释: 坚净信菩萨再次申明自己代问的众生的根机及目的——根机是“恶世众生”,目的是“使离诸障,得坚固信”

(七)地藏重述问题

1、对机

经文: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语坚净信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谛听,当为汝说。若佛灭后,恶世之中,诸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解释:地藏菩萨重述问题,再次确认占察法门的应世时节和对象。

2、修行相

经文:

于世间、出世间因果法,未得决定信,不能修学无常想、苦想、无我想、不净想成就现前;不能勤观如是法故,不能毕竟不作十恶根本过罪,于三宝功德种种境界,不能专信,于三乘中,皆无定向。

解释:地藏菩萨重述细说众生修行相。同样也是让我们对照自身,有自知之明以后而安心修学占察法门。

3、修行相总说

经文:

如是等人,若有种种诸障碍事,增长忧虑,或疑或悔,于一切处,心不明了,多求多恼,众事牵缠,所作不定,思想扰乱,废修道业。

解释:末世众生烦恼相正是占察法门对治之对象。但是,由于占察法门的独特设置,得到感应一目了然,感应和事实也完全一致,不会出现半信半疑,狐疑不定的情况,进一步也就会对佛法中讲的道理升起极大的信心。

4、指出方法

经文:

有如是等障难事者,当用木轮相法,占察善恶宿世之业,现在苦乐吉凶等事。

解释: 前面做了那么多铺垫,如时节、根机、众生相、修行相,到了这里地藏菩萨才说出占察法门。教赴时机,到了这里教法和时机才契合在一起。

5、法门原理

经文:

缘合故有,缘尽则灭,业集随心,相现果起,不失不坏,相应不差。

解释:这是占察法门的原理。总的原理是因缘聚有离灭之理。从心到果的原理是“业集随心,相现果起”。由心而业集,由业集而轮相出现,轮相出现必对应相应的结果。

6、占察作用

经文

如是谛占善恶业报,晓喻自心,于所疑事,以取决了。

解释:这是占察法门作用,简单说就是决疑。

(八)、劝学占察

经文:

若佛弟子,但当学习如此相法,至心归依,所观之事,无不成者。 不应弃舍如是之法,而返随逐世间卜筮种种占相吉凶等事,贪著乐习。若乐习者,深障圣道。

解释: 此外凡修习占察相法者,必须如理如法的礼拜供养地藏菩萨,至少念诵千声地藏菩萨圣号,才能得到菩萨的感应与加持,这也正是与世间普通算卦占卜的重要区别之处。 有很多佛弟子好乐世间卜筮占相吉凶等事,佛陀干脆令地藏菩萨为其讲说占察法门,使其以此方便,直入佛法大乘之门。大乘是纯粹为了生死、证得涅盘果而说的。但是,苦难众生如同《法华经》“火灾喻”中贪玩的孩童。为了要诱导那些苦难的众生出离三界火宅,让他们能够进入佛门,走上了脱生死的正途,就用占察这种方便法门来迎合其心,摄受他们。 占察法门需要师承吗?地藏占察法门不需要传承或者灌顶之后才能学。开始需要学习经典,如果有老师的话更好。没有老师也不要紧,因为这个法门的特别之处是通过占察轮向地藏菩萨来了解世间的种种事情,在经文上卷中还有直接通过地藏菩萨求各种戒,第三轮相占察中有求师友,如果需要师承就有矛盾。你可以通过占察轮向地藏菩萨来了解某一种说法,某一种学说是否正确,你的想法见地,行为是否符合佛法。如果你真的想找一位老师,也可以帮你找到一位真正的有缘的老师。其实这个法门就是由地藏菩萨来做你的老师,这可是释迦牟尼佛在临终时为我们特别挑选的一位特别教师。

一、占察法脉经典和传承

  1. 正依经典《占察善恶业报经》
  2. 《地藏菩萨本愿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佛在其它经中所说相关经文等
  3. 蕅益大师《占察善恶业报经疏》等
  4. 弘一大师、梦参老和尚等

二、占察前的准备

1、哪些人可以学占察?

占察法门是佛给哪些众生讲的? 我们看下《占察善恶业报经》中几段经文:

“我今为此未来恶世像法向尽,及末法中有微少善根者,请问如来,设何方便开示化导,令生信心,得除衰恼?”“善男子,谛听,当为汝说。若佛灭后,恶世之中,诸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于世间、出世间因果法,未得决定信。”“若佛弟子,但当学习如此相法,至心归依,所观之事,无不成者。”

从上面三段经文可以看到,占察法门主要是讲给佛灭后恶世中的佛 弟子,以及末法中微少善根者。佛弟子包括比丘、比丘尼,以及在家男居士和在家女居士。末法中微少善根者,就是说,即使没有皈依三宝,只要对占察法门有兴趣,发心修学,愿意深入,都可以学习。

皈依有反黑为白,断恶修善,回头是岸,发心求道之意。再看经文前后次第可以发现,坚净信菩萨问微少善根者怎么度,而地藏菩萨回答的是“诸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如何度,后面又直接说“若佛弟子,但当学习如此相法”。地藏菩萨开示的时候,对机众生的这种身份上的变化,是地藏菩萨善巧引导众生皈依三宝,趋向佛法。

经文下卷中还说:“又是菩萨,名为善安慰说者,所谓巧说深法,能善开导初学发意求大乘者,令不怯弱。”因此,学习占察的人,也应该发起趋向大乘成就佛道之心。“皈依佛弟子”或者发心皈依佛法的人,才可以学习占察。这一最基本的要求,还另有深意。以后的占察学习中会细说。

2、修学占察法门需要准备哪些法物?

答:

  • 一部《占察善恶业报经》(必备)。
  • 一副占察轮。(必备)以上二者都可以在淘宝上请到。
  • 一块60×80公分净物或净布。(必备)
  • 一个笔记本,将每一次占察记录下来。(必备)因为我们不知道地藏菩萨摩诃萨会在什么时候给我们感应。这将会成为你们以后一笔宝贵的财富。
  • 准备两支不同颜色的笔。(自选)一支计数、合数,一支圈划最终的相应结果。
  • 印有地藏菩萨像的小佛卡一张。如果没有的话,心中有地藏菩萨形象也可以。(选备)
  • 还需一个袋子,把这些法物装起来,以防散失。(自选)

3、使用占察木轮之前,我们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看一下蕅益大师的开示:

须先自熟玩经文,知其大意,方可掷轮。否则自无细心,反疑轮为虚设,为罪多矣。

我们最好先读诵5~7遍占察善恶业报经,了解占察法门是怎么回事情,三种轮相具体的作用,以及能够解决哪些问题,才可以开始进行占察。不然的话,自己不熟悉经文,粗心大意,操作出了问题,反而去怀疑地藏菩萨摩诃萨传授的占察法门的真实性,怀疑得到的轮相结果也是虚假不实的话,就会造下诽谤佛法的罪业。

4、经文中的“净物”指的什么?

“净物”,就是干净的平面。这个平面的要求是,要有一定的摩擦力。如果是太滑的玻璃之类就不行,因为在玻璃平面上占察的时候,占察轮是平滑移动的,不会翻转,与经文要求不符合。那么这种平面可以是桌面、干净的地板之类。

5、经中说了净布,为什么还可以在其它东西上占察?

占察经上说的是净物,而不是净布。净布如果太小,占察轮就很难在净布上如法地翻转。而如果不能如法的翻转,就无法满足占察感应的条件,哪怕你的仪轨做得再如法!

6、晚上可以占察吗?

《占察经》经文:

“善男子。若欲知得清净相者。从始修行过七日后。应当日日于晨朝旦。以第二轮相具安手中频三掷之。”

求清净轮相,占察第二轮相,经文特别强调应该在清晨和早上进行。占察第三轮相,如果平时养成了随时随地念佛或念地藏菩萨名号的修行习惯,白天晚上占察都可以,无所障碍的。

7、占察的场地有什要求?

答:占察场地要求“平整、够大、摩擦力适中”。专门制作的占察桌肯定是最佳的。一般来说,占察的场地长宽至少要达到60×80公分,两面靠墙更佳,防止占察轮出界。

8、必须在佛面前占察吗?

不一定。在佛像前占察当然最好,如果没有条件只念圣号占察也可以。看两段经文:

“善男子,欲修忏悔法者,当住静处,随力所能,庄严一室,内置佛事,及安经法,悬缯幡盖,求集香华,以修供养。”

“次至夜分时,若有灯烛光明事者,亦应三时恭敬供养悔过发愿。若不能办光明事者,应当直在余静室中一心诵念。”

第一段中说“随力所能,庄严一室”,第二段中说“若不能办光明事者,应当直在余静室中一心诵念”。也就是说,如果条件不允许,只要一心念地藏菩萨圣号也可以占察。

9、使用占察木轮进行三种轮相的占察之前,需不需要礼拜占察忏法?

是不是要先礼拜占察忏法,才能使用占察木轮呢? 不需要礼拜占察忏法,也可以使用占察轮。

我们先看蕅益大师的开示

“忏悔之法,虽则普为众生发露众罪,然当人无始业习,各有偏强,是故经中先说占初轮相,然后明忏悔法。今欲修忏悔者,既己严净道场,宜于未建首前,各占轮相。简察善恶,何罪偏重,应的悔之,于修忏时,庶便陈白。”

这里大师说得很清楚,礼拜占察忏法之前,要先使用前面的初轮相法及第二轮法,占察自身善恶业力差别轻重。也就是说在占察经里面,地藏菩萨摩诃萨是先说的占察相法,后说的占察忏法,占察忏是建立在占察的基础上的。所以说,就算没有礼拜占察忏法,也可以正常使用占察轮。当然,如果要拜占察忏之后再使用占察轮,也非常好,因为占察忏法里面也有念地藏菩萨摩诃萨名号至少千遍的修法内容。

10、对拜占察忏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

拜占察忏求清净轮相和占察木轮相法趋向大乘解脱之道,这两种行法,是占察经中两种不同的修行路径。两种行法在占察经中平行并讲,也是占察经中最殊胜微妙的地方。以后深入学习,会说这其中的道理。2014年10月份到2016年元旦这段时间,我走的也是拜占察忏求清净轮相的修行路线。善导大师《般舟赞》中说:

“同以诸佛为师。以法为母生养。情亲非外。不得轻毁他有缘之教行。赞自有缘之要法。即是自相破坏诸佛法眼。法眼既灭。菩提正道履足无由。净土之门何能得入。”

因此,我不反对拜占察忏求清净轮相,并且随喜赞叹拜占察忏求清净轮相。

11、这样说的话,我们要拜占察忏吗?

我们赞叹随喜占察忏法的修行。然而,细读占察经,会通前后经文之意,以及比较两种修行路径的难易、果报之后,发现拜占察忏求清净轮相,是难行道。而坚净信菩萨“今为此未来恶世像法向尽,及末法中有微少善根者,请问如来”,说明坚净信菩萨代为提请的这些众生是劣根众生。难行道和劣根众生并不对应。当然,占察忏法也就不是地藏菩萨开示的本意。占察木轮相法是易行道。只有易行道,劣根众生才能够修行。因此,占察木轮相法才是地藏菩萨的本意,才是地藏菩萨对坚净菩萨所提问题的正面回答。地藏菩萨开示占察法门的本意是让众生修行占察木轮相法,趋向大乘解脱之道。(2019年5月26日占察,《占察前的准备》部分,在《占察学习问答集》中的贡献前景为113所向处自获利。)

三、占察木轮相法的原理

1、占察忏是怎么回事?

占察忏法和占察木轮相法是两种不同的修法。我们一般所说的占察是指占察木轮相法。所以蕅益大师分别写下了拜占察忏仪轨,全名叫做《占察善恶业报经行法》,以及专门占察三种轮相的《占轮相法》仪轨。这个要注意。

2、什么是自力?什么是他力?

自力和他力的比较昙鸾大师 《往生论注》:

当复引例示自力他力相。如人畏三途故,受持禁戒。受持禁戒故,能修禅定。以禅定故,修习神通。以神通故,能游四天下。如是等名为自力。又如劣夫,跨驴不上。从转轮王行,便乘虚空,游四天下,无所障碍。如是等名为他力。愚哉,后之学者,闻他力可乘,当生信心,勿自局分也。

什么意思呢?如有人害怕堕三恶道的缘故,受持禁戒,修诸禅定。以禅定故,修习神通,以神通故,能游四天下。这一段与《占察善恶业报经》上有相似的地方。《占察善恶业报经》上讲的是

“所有修学世间禅定,发诸通业,自知宿命者,次转无有”。

这里告诉我们要修诸禅定,发诸通业。但是《占察善恶业报经》上又说了:

“若宿世重罪未得微薄者而修禅定智慧者则多有障碍,不能克获。若恶业多厚者,不得即学禅定、智慧,应当先修忏悔之法。”

若恶业多厚者,不得修禅定智慧,如果你修禅定智慧,就多有障碍,不能克获。所以这里就告诉我们,要先礼拜占察忏法,这是从这个角度来解释这段,首先礼拜占察忏法,获得清净轮相,之后受持禁戒,受持禁戒故,能修禅定。禅定力成就的缘故,可以学习神通,然后神通学成之后,可以游四天下。这里的神通指的是神足通,得了神足通之后就可以瞬间转移,一个念头,想去哪里去哪里。这就是自力,靠自己忏罪修智慧出神通,你看多难,多辛苦啊。

什么是他力呢?又如劣夫,下劣的凡夫,甚至是个残疾人,跨驴不上,靠自己力量连骑驴都骑不上去,他也要游四天下。从转轮王行,便乘虚空,游四天下,无所障碍。这个转轮王他是有轮宝的,可以解释为飞碟。乘着转轮王的轮宝就可以飞到虚空中,以极快的速度在四天下进行游行,无所障碍。如是等名为他力。

那么我们生活在现代,更好理解什么叫自力,什么叫他力。比如说,古时候要进京赶考,准备好盘缠、干粮,我要走路去,这叫自力。而现在呢,我可以买飞机票,坐飞机,直接到北京,这叫他力。我们只要有占察木轮在手上,称念“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名号,我们得到的轮相是地藏菩萨摩诃萨所加持显现的轮相,这就是他力。通过轮相知道自他三世因果,这也是凭借他力知道的。我们自己修行,也可以乘驾地藏菩萨的愿力,这也来自地藏菩萨摩诃萨的加持。

3、修行至不退转地的重要性,以及通途修行之难

龙树菩萨在《十住毗婆沙论》中,注重行人获阿惟越致(不退转)的必要性,以防堕入声闻、辟支佛地,乃至在凡夫地无量劫轮转之险况。论云:

“若人发愿欲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未得阿惟越致,于其中间,应不惜身命,昼夜精进,如救头然。”然而,获至阿惟越致地,甚难久远乃可得,非怯弱下劣之人所能为。

4、什么是难行道?什么是易行道?难行道和易行道优劣何在?

释尊为普度众生,广开方便之门。《十住毗婆沙论》云:“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  在这里,龙树菩萨从修行的方法与效能方面,提出了判教的标准,将一代时教八万四千法门,概分为两类:一者难行道,靠自力勤修戒定慧,于无量劫捍劳忍苦,次第破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竖出三界,历劫修证,如陆道步行到达目的地,千辛万苦,是为难行道;二者易行道,信愿称名,仰赖佛力,悲愿加持,往生净土得至阿惟越致地,疾速圆成菩提,如水道乘船,扬帆顺风,疾抵彼岸,安隐快乐,是为易行道。拜占察忏求清净轮相,一实境界,两种观道,渐次修行,成就佛道,是难行道。初始学习求愿至心,通过占察木轮相法,方便趣向净土法门,就是易行道。

5、难行道为何难?

昙鸾大师承继龙树菩萨的判教,并加以独创性的诠释阐发。《往生论注》云:

“难行道者,谓于五浊之世,于无佛时,求阿鞞跋致为难。此难乃有多途,粗言五三,以示义意:一者外道相善,乱菩萨法(诸多宗教亦具慈善的表相,混淆离生死苦、得涅槃乐的菩萨法——注);二者声闻自利,障大慈悲;三者无赖恶人,破他胜德;四者颠倒善果,能坏梵行;五者唯是自力,无他力持。如斯等事,触目皆是。譬如陆路,步行则苦。易行道者,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鞞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则乐。”

昙鸾大师详陈于五浊之世无佛之时,求阿惟越致的五种困难,障碍菩萨修行,从反面显示出易行道的殊胜。

6、关于两种至心与两种行法关系的占察

2019年5月16日占察日记:

弟子认为,自力至心主要和占察忏法的修行相对应,菩萨愿力至心主要和占察木轮相法相对应。发表出去,希望能最好的自利和利益众生。请菩萨以有所求轮相(90-98)开示。 简轨,第8次31+36+30=97有所求得吉利。

占察前的思维:第一种,初始学习求愿至心,也就是菩萨愿力至心,就像幼儿需要父母愿力照顾,幼儿对父母的那种信任依赖请求之心。第二种,相应至心,也就是自力至心,就像孩子成年长大,独立闯荡开创事业一样。按照圣道修行的思路,先以愿力至心修行,根机成熟以后,再以自力至心修行。可惜,末法的众生,就像幼儿小孩,不堪独立成长,根机陋劣,已经不能自力忏罪修行成就,而需要菩萨愿力扶助。众生根机,不是说成熟就可成熟,而是宿有善根福德因缘的累积,才可以今世成熟。因此,目前这个时代,自力至心的占察忏法修行,已经几乎无人能修。明末清初,蕅益大师何许人,以自力至心占察忏法求清净轮相,已经显现出修行之艰难,何况我们现在的众生? 佛法判教的利益就是帮助众生快速找到最佳的修行路径,如从难行道进入易行道,从自力修行进入他力修行,从圣道修行进入净土修行。因此,分判占察经上卷两种行法,对我及他人的利益,不言而喻。

7、两种至心与占察忏和木轮相法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占察善恶业报经》言:

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我所说至心者,略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初始学习,求愿至心;二者、摄意专精,成就勇猛相应至心。”

蕅益大师对初始学习求愿至心的注解是:

“初始学习求愿至心,未离散动,未伏障种,乃名字初心,故未能获清净轮相”。

第一种至心是名字初心,所以初始学习求愿至心不能获得清净轮相。也就是说,第一种求愿至心并不是用于求清净轮相的,第二种相应至心才是用于求清净轮相的。 《占察善恶业报经》讲了两种行法,占察木轮相法三种轮相的占法和占察忏法求清净轮相。第一种至心不是用于求清净轮相,第一种至心就是用于占察木轮相法。从经文的前后承接,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我们来看经文中这段话:

“若彼众生,虽学忏悔,不能至心,不获善相者,设作受想,不名得戒。”

地藏菩萨通过这段经文对前面拜占察忏求清净轮相的众生的修行做了一个总结。而这个总结不是鼓励性的。

接下来坚净信菩萨就问地藏菩萨说:

“所说至心者,差别有几种?何等至心,能获善相?”

坚净信菩萨的这个提问,很有意思,要仔细体会。其实他的言下之意是说:地藏菩萨,拜占察忏求清净轮相,修行那么难。我问的 “未来恶世像法向尽,及末法中有微少善根者”,这些众生怎么度化呢?接下来,地藏菩萨才说了两种至心:

“善男子,我所说至心者,略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初始学习,求愿至心;二者、摄意专精,成就勇猛相应至心。得此第二至心者,能获善相。此第二至心,复有下中上三种差别。何等为三?一者、一心,所谓系想不乱,心住了了;二者、勇猛心,所谓专求不懈,不顾身命;三者、深心,所谓与法相应,究竟不退。”

地藏菩萨说这段经文,重点是要说出第一种至心,初始学习求愿至心。因为第一种至心是解答坚净信菩萨的疑问的根本和核心。其实,这也是占察善恶业报经的核心,也是地藏三经的核心。

紧接着,地藏菩萨说:

“若人修习此忏悔法,乃至不得下至心者,终不能获清净善相,是名说占第二轮法。”

这段经文和坚净信菩萨的提问“何等至心,能获善相”,以及第二轮相结束时的那段经文是一个呼应。因此,这段经文也是地藏菩萨对第二种至心做的一个总结。这个总结仍然不是鼓励性的。它的目的主要为了推出第一种至心。下面第三轮相的占察就用的是第一种至心,初始学习求愿至心。何以看得出呢?请看经文:

“复次,若未来世诸众生等,一切所占,不获吉善,所求不得,种种忧虑、逼恼怖惧时,应当昼夜常勤诵念我之名字。若能至心者,所占则吉,所求皆获,现离衰恼。”

“所占则吉,所求皆获”,一改前面第二轮相结束时的不能修行之感,而是地藏菩萨的鼓励和肯定之意。

综上所说:第二种,摄意专精,成就勇猛,相应至心,与拜占察忏求清净轮相的修行相对应。第一种,初始学习,求愿至心,与占察木轮相法趋向大乘的行法相对应。这在经文中的意思非常明显。

2019年5月26日占察,第三部分第7个问题《关系》,在《占察学习问答集》中的贡献前景为113所向处自获利。

8、由难行道进入易行道,有自力修行进入他力修行,可否举例说明?

《楞严经》第五卷末后《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开示念佛的法门。《华严经》中《普贤行愿品》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他力易行的念佛求生西方一法,是楞严自力修行、华严一生成佛的末后一招,是十方三世诸佛,因地上自利,果地上利他的最胜方便。

2019年5月27日占察,第三部分《占察木轮相法的原理》,在《占察学习问答集》中的贡献前景为113所向处自获利。

2019年5月29日,《占察学习问答集(1)》发表成公开博文的前景,简轨得第10把47+26+40=113所向处自获利。

四、第三轮 相的占察流程

1、与第三轮相占法相关的几段佛经经文、祖师注解和大德解释:

《占察善恶业报经》经文:

若末来世佛诸弟子。于三世中所受果报。欲决疑意者。应当三掷此第三轮相。占计合数。依数观之以定善恶。如是所观三世果报善恶之相。有一百八十九种。

《占察善恶业报经》经文:

如此占法,随心所观主念之事,若数合与意相当者,无有乖错;若其所掷所合之数,数与心所观主念之事不相当者,谓不至心,名为虚谬。其有三掷而皆无所见者,此人则名已得无所有也。

蕅益大师《附占轮相法》:

若有为自为他。但占第三轮相。欲知三世果报事者。亦应如是礼拜供养称名作白。取第三轮相。频三掷之。记其所现之数。以知吉凶。若有修忏。已经七日之后。欲但占第二轮相。求纯善相者。于清晨时。惟须作白频三掷之。

默如论师的注解:

经谓“占计合数,依数观之,以定善恶。”此简要经文,义甚隐晦不详,兹以愚意而推之,所谓“占计合数”者,占,即三次掷轮之占相;计,即通盘计算;合数者,谓将三掷轮相统计之数而总合之也。但经中所谓“依数观之,以定善恶”一词,似不易解。究依何数而定为善?又依何数而定为恶?直令人迷入雾中。愚意推之,数乃行者在未掷轮占相之前,须先研究在三六十八界中,若行三次掷占,其得最多之数字为若干?即在此若干之最多数中,由行者假定某数为善,某数为恶,假定此善恶之数字已,再行三掷其轮,三掷轮相所得之总数为若干,再与自行假定之数字为若干以相对验其为善恶,经此两相比对,善恶结论可知,此即经中依数而观以定善恶也。

梦参老和尚《讲记》中解释:

我所跟你说这个占察轮的占法,是随心所观主念之事,他自己的心所主念哪一件事,就占哪一个(组)轮。就是所求的,如果数合与意相当者,占察轮相现的数字(合数)跟心里所想的意念所想的(分组轮相)相当了,想的(设问+分组轮相)跟数字(合数)合适了,就是对上号了,那么就没有乖错,任何事都不会错的。如果心想的(问题+分组轮相)跟那数字(合数)不相合,那不对,那叫不相应;不相应,说你心没真诚,还没现。你所掷的(合数)跟(分组轮相的区间)数字相合的,跟你所主念的事情(问题)都完全相应了,这叫至心。所以你的心里想求什么事,在这一百八十九个数字当中出现,出现的数字(合数)跟你心里所想的事情(区间轮相)两相吻合,这叫相应。

这是如法占察第三轮相的流程的佛经、祖师注疏和大德解释依据。

2、第三轮相占法流程及依据对照表

把《占察善恶业报经》、祖师注疏和大德解释中,关于第三轮相占法的文句,做对应比照,第三轮相占法的流程及其细节就可以一目了然。

3、依据上面的对照表,具体来看一下怎样才是如法占察的流程?

  • 第一步,我们应当明确想要问菩萨的问题是什么,就是清楚、明白地确定设问。这是佛经、祖释、大德解释的共同点,没有争议。
  • 第二步,在189种轮相里找到我们要问的问题,所对应的答案的轮相范围,也就是一个区间轮相。 也就是说在占之前,必须要先设计好自己要向地藏菩萨摩诃萨询问的问题,然后在189种果报轮相之中找到符合回答问题的相关轮相。就是事先要先划定轮相范围,然后再进行三掷轮相。比如要询问地藏菩萨摩诃萨,昨晚的梦境情况,在占之前,就要在189种轮相中找到和梦境情况相关的轮相,从1到189轮相中,依数观之,发现轮相132到135都是明确和梦境相关的,这样选定之后,再进行掷轮。其余诸事,准此原则,举一反三,以此类推可知。 比如,问做某件事的效果如何?对应的轮相范围是108113。问在某地安住情况如何?对应轮相是106、107。问病因是什么?对应的轮相范围是145147。问自己这一世从哪道来?对应的轮相范围是161~171。第二步,这个划定轮相范围,默如论师和梦参老和尚的解释,说得很清楚。 本人在未遇到占察法门之前,从不愿抽签打卦,不相信那摇几下掉出来的,就是佛菩萨或者鬼神的感应。遇到占察法门以后坚信不移就是因为这个轮相范围的划定。只有占察所得结果进入划定范围,才能说明我们是感应到了菩萨以后的如法占察。当代弘扬者和本人有大量的占察实践也可以证明,占察之前必须划定轮相范围,划定轮相范围的做法是如理如法的。否则,在第六步判断相应时,“依数观之”“与……相当”“若数合与意相当者,无有乖错”等经文之意,就要落空。
  • 第三步,就可以做仪轨进行占察了。关于第三轮相占法的仪轨相关的佛经经文都没有记载,只有蕅益大师《附占轮相法》中有。
  • 第四步,第五步,占察时,3次掷第三轮相的6个占察轮,每个占察轮所现的数字合计加在一起。如果合数在之前预设的轮相范围内,就是相应。不在预设的轮相范围内,就是不相应。这里蕅益大师在《附占轮相法》中明确说了是“频三掷之”,而不是掷7次,掷9次,或者其它。 比如,问做某件事的效果如何?对应轮相范围是108~113。第1次占察结果是120,就是不相应。第2次占察结果是145,仍是不相应。第3次占察结是83,还是不相应。第4次占察时结果是107,仍旧不算相应。……在第10次占察的时候合数结果得113,才算相应。在占察经中看113所对应的意思是所向处自获利。
  • 第六步,就是判断相应。看上表中佛经、祖释、大德解释关于判断相应的文句意思是一致的。但是如果没有前面第二步轮相范围的划定,那么判断相应仍旧会像坠入五里云雾里一样。 如果相应了,就在189种轮相里找这个轮相所对应经文的解释。一个第三轮相的占察到这里就基本完成了。

4、总结一下,占察第三轮相的流程就是:

  • 第一步,要明确自己的问题,明确设问。
  • 第二步,要找到我们要问的问题在189中轮相中所对应的轮相分组。
  • 第三步,做仪轨,准备进行占察。
  • 第四步,就是如法地掷轮。
  • 第五步,计数、合数进行占察。
  • 第六步,把合数和轮相范围(分组轮相或者说区间轮相)对照,看是否相应。如果不相应,继续占察,直到相应为止。最后查看相应的数字结果在经文中所对应的意思。

2019年5月29日占察,第四部分《第三轮相的占察流程》,在《占察学习问答集》中的贡献前景为113所向处自获利。

五、流程中的细节问题

(1)设问

1、占察提问有什么技巧吗?

实际上也很简单,就是占察之前,要想清楚自己所问的问题,并且,找到与之相符合的那一类轮相。就是要找到提出的问题(设问)——某组轮相(轮相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 具体的写法格式如下:弟子某某做了一个什么什么梦,请菩萨以观所梦轮相132-135轮相开示。又比如:弟子某希望达成某个心愿,请菩萨以有所求轮相90-98轮相开示。这样得到相应的轮相,便是真正的感应。

2、初学占察的人,怎么能确保设问没问题呢?

最初要仿照其他人成功的占察案例的设问来设问。最开始不要自创设问。自创设问,所感应的结果,自己往往都看不懂。即使看了一些对这个轮相的解释,也还是不知道地藏菩萨给的这个结果是什么意思。

3、养成随时记下设问的习惯。

把自己想要占察的问题,随时记录下来。可以记在手机记事本上。一则有助于整理我们的生活,使生活中少烦恼,二则不至于占察时才考虑怎么设问,每次把占察的时间浪费在设问上。提前准备好设问,时间空间允许的时候,直接就可以占察。占察是需要时空条件的,然而设问是不需要这些条件的,在哪里都可以想设问,提炼设问。多数时候只是一句话,记下来就行。

4、刚接触占察,第一个问题就是占察之前怎么设问?

比如,一位佛友刚接触占察,就想问,刚上高中的女儿的学业能否提升,高考能否考上大学。 首先,最好不要在一个设问中,同时问两个问题。她的第一个问题问学业能否提升,第二个问题问高考能否考上大学。应该把两个问题分开问。 我们平常的思维习惯是这样的,但是占察设问的时候,应该把问题清晰化和具体化。 第一个问题,如果想通过占察提升女儿的学业,应该对女儿近期学业上的一些事情进行占察。比如可以这样设问,弟子女儿最近的数学课听得效果怎么样?请地藏菩萨以所向处(108-113)轮相开示。遇到考试的时候可以问,弟子希望女儿能够考多少多少分。请地藏菩萨以有所求(90-98)轮向开示。 第二个问题,可以这样大概的设问:希望弟子的女儿能考上大学,请地藏菩萨以有所求(90-98)轮相开示。但是心里要清楚这是大概的预测性的占察,占察的意义其实不大。 为什么呢?一、时间夸度太长,从高一到高考还有二年多时间。二、因为时间间隔长,所以因缘变化就多。因此,很多因素不可控。我们知道大恶大善,命运会改变。这位佛友是念佛人,她如果发心精进念佛,就属于一种大善行为,因缘就会改变。因缘改变,果报就会改变。因此,这个占察只能大概预测。

5、观所疑的设问:

一个佛友问,他要去一个公司上班工作,他不知道这个公司是不是适合他发展,计划用108~113轮相去问。我说所向处轮相,不能判断做一件事情正确与否,不能确定做一件事情的性质。 建议用观所疑(83、84)轮相。一般来说,答案可以二分的问题,就可以用观所疑来问。如果答案三分的问题,就是二分完了还存在第三种可能,用观所疑占察的话,还是要把答案划为二分来问。 问题具体可以这样设问:弟子认为,某某人去某公司发展是正确的决定。请菩萨以观所疑(83、84)轮相开示。如果除了去和不去,还有第三种情况,比如半去半不去的情形,就要把半去半不去这种情形,划归为去或不去其中一类来占。如果没有半去半不去的情形,直接占察就可以了。 如果结果是,观所疑即为实,就是你的判断是正确的。观所疑为不实,就是你的判断不正确。 举个例子,某位朋友之前有个观所疑,“弟子认为,弟子每天适当练习太极拳和相关站桩是正确的决定。(心想如果出83就每天定时定量练习。出84的话就表示菩萨否定现阶段我的修学生活中安排太极拳和站桩,我就彻底不练了。反正就是非此即彼,非彼即此,没有对中间情况考虑太多。)” 占察的时候,一直不出结果。后来知道,练习太极拳最好不要定时定量刻意练习。应该利用碎片时间,抽空练习。这其实是设问之外的第三种情形。菩萨给83,给84,都不包括这种情形。给83不是正确的。给84也不是完全正确的。

6、占察前世的标准提问方法是什么呢?

“弟子是从哪一道来生人间的”,这样就跟轮相严丝合缝。从XXX道来,“弟子请地藏菩萨开示弟子是从哪一道来人间的”,或者说“请地藏菩萨开示弟子是从哪一道来的”就可以了,不要加弟子前世是从哪一道来的,加了这个,占察的就是你的前前世。

7、这里只是简单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如何如法设问。

实际中每个要占察的问题的具体设问(需要找到分组轮相),以及每一组轮相的具体设问(需要设置问题),还要在一次次的占察实践中来锻炼精准设问的能力。

(2)轮相分组

90~98轮相 有所求轮相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有所求轮相多侧重于自力发愿追求达到某种目标。然而,发愿中可以自力与佛力兼而有之。就看你用哪种方式去追求了,是借助地藏菩萨名号的力量,借助其它佛菩萨的力量,还是借助佛中之王光中极尊阿弥陀佛的力量去成办自己的愿望?

99~101轮相,观察丢失的物品找回的情况。

102轮相,是专求轮相。专门求地藏菩萨加持,让你摆脱厄难、摆脱困难,摆脱霉运。

103轮相,也是专求轮相。专门求地藏菩萨加持让你能够疾病痊愈。这种加持通过两种加持,最上等的加持就是地藏菩萨在梦中,或者给你明显的感应让你直接不药而愈,以强大的加持力让你把病治好;第二种情况就是遇到一个非常高明的医生或者正好一个医疗机构可以很好的治疗你的疾病。这都是地藏菩萨加持你病好的方式。

104、105轮相,观察你去某地方能不能成行。观察你去某个地方有没有障碍,是否畅通无阻,从这个地点到那个地点会不会有什么意外的情况发生。就是说,会不会有其他的事件临时打乱你去这个地方的计划。

106、107轮相,“止”是止住的意思,“安”是安心,观察你住在哪一个地方,或者在一个公司、单位,或者在某个法中,能不能长期地安住。

108~113轮相,观察短期地,近期地,做某事,或去哪里,总体上,整体上,或者大概的,或者某方面的状况、情形、效果或前景如何。

114、115轮相,所游路是一个行动路线的问题,到哪一个地方旅游缆车失事、跌下悬崖或其他种种意外事故,所游路轮相就是为了解决我们将来出行、旅游等问题服务的。114是说一路上都不会发生意外事件,不会让你产生烦恼,不会对你产生伤害,115就是114的对立面。

116~122轮相,占察小到团体、集体,大到国家的健康状况。我们一般关心的是一个集体、团队、单位、企业这一方面的情况的,那么“君”指的是领导者、领导人、带头人、带队的,“民”指的是合作伙伴、下属员工以及团队队友。

123、124轮相,现在经常发生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件、恐怖袭击事件或者种种的动乱,你想搬到其他地方去,希望在那个地点居住生活能够摆脱掉这样的不安全的动乱的情况,摆脱掉这样的灾祸、灾难。123说明你选择的这个地方可以度过这些灾难。124说明你选择的地方没有办法躲过这些灾难。

125~128轮相,指的是风水问题,风水就是阳宅与阴宅,阳宅就是活人居住的地方,坟墓、祖坟叫做阴宅,都可以占察。

129~131轮相,凡是觉得在修行上、生活上发生的异常状况,令自己得不到解释的,都可以用这个轮相来占察。比如说突然自己打碎了一个碗,突然自己莫名其妙的手被割伤了,突然看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啊,突然莫名其妙的心慌意乱啊,反正自己就是觉得不得劲,这就是观怪异管的。

132~135轮相,预示得到这组轮相后第二天或随后几天的状况。这组轮相和所向处轮相组合使用,可以彼此互相确认和印证。

136~139轮相,障乱就是我们讲的违缘、障碍,这些心情烦乱,生活上、工作上、修行上突然出现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打乱了你的计划,不能让你很好的把这个事儿进行下去,这些都是障乱管辖的范围。“观障乱速得离”很快能摆脱。“观障乱渐得离”渐渐能摆脱“观障乱不得离”不能够摆脱,这个时候就要去反思为什么不得离。“观障乱一心除”一心持念地藏菩萨摩诃萨名号,一心处理现在的局面、迎难而上,这种暂时的困难就会消除。

140~144轮相,首先搞清楚,“障乱”和“难”是两码事,“障乱”最多一段时间对你的身心造成一定的障碍和扰乱,不会要命,“难”是观所难,严重的可以要你的命,你看144,严重的可以要命。“观所难速得脱”,现在所面临的意外的这种困难或者说经济上的困难或者说发生的意外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或者说将要发生还没有发生的意外事件可以让你摆脱。“观所难久得脱”你的灾难、苦难要很久才能够摆脱,要加紧做功课、加紧想办法了。“观所难受衰恼”你现在的这种灾难或者让你得人身、经济上受到损失,或身体上受到伤害但是不致命,也会让你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观所难精进脱”只要精进修行,还有遇到了事情努力去解决,这个事情就能够摆脱。“观所难命当尽”要你的命。

145~160,这16个轮相,是占察病的轮相,其中还分占察病因,占察治疗难易程度,占察所向医,占察对治,占察所服药,以及占察病情发展状况。

145~147轮相,这是病因。观察患的疾病是因为地水火风四大不调引起的。145观所患大不调”这个轮相是告诉我们,身体的疾病是由于身体内部的五脏六腑功能失去平衡引起的。如果病人造了大恶业,或者宿业现前导致身患疾病,地藏菩萨摩诃萨也会显示大不调这个轮相。146是单纯性地由非人或鬼神引起的疾病。这种疾病的外在表现是:采用常用的医疗手段,往往不能取得很好的疗效,甚至出现已经治愈的结论。但很多时候,去检查也只会得到身体一切正常的结果,可是病人却确实感觉很痛苦,仍然有疾病缠身。这种问题,通常情况下,是采用世间善法或佛法对治。147这个轮相,与146的区别就在这里:首先这个人的身体内部是存在问题的,非人鬼神再来雪上加霜,进一步促使病情发展甚至恶化,最后就导致了疾病的产生。这时通常需要用佛法和世间的医疗手段,双管齐下来解决。非人恼就是指鬼神、冤亲债主引起的,很麻烦,做功德回向最好使。合非人就功德回向也要做,药也要吃,医生也要看。

148~150轮相,148是你这个疾病很好治,不是疑难杂症,用世间医疗手段可能就有效。150轮相,说这是业障病,告诉你只要能再精进努力修行,在佛法功课上精进,这个病就能好。149轮相,是说你这个病治疗起来很麻烦,几乎没有治好的可能,最好不要再在治疗上浪费时间,而应该与病共处,在佛法上求精进,求究竟解脱。

153、157轮相,你去找这个医生或者这家医疗机构可以很好地治疗你目前的疾病。

154、158轮相,你目前采取的医疗方案、医疗手段对你的病是对症的。

155、159轮相,你所服的这个药物或者这个保健品,能不能够起到一定的疗效,吃了之后会不会有很好的效果。

151、152、156、160轮相,占察病情发展状况。151轮相,这个病会给你带来长久的痛苦,非常的麻烦。152轮相,“自当差”是“观所患”里面最好的轮相了,也就是不药而愈、自然而然就能好,慢慢地、自然地就会痊愈。156轮相,说明你现在的疾病已经好了。你想知道你现在的疾病的情况怎么样,占察出这个轮相就是告诉你,这个疾病已经好了。“自当差”是不药而愈,将来会好,“当差”是将来好。“得除愈”是已经好了。160轮相,是说这个病是不治之症,快死了,准备念佛求往生。

161-171是占察前世、宿世的果报。

161,这样的众生如果从地狱道中过来的话,一般脾气比较大,性格比较倔,具体的性格表现,我们以前已经总结了相关的资料,这里不再详讲。

167、168这是从人道中独立出来的,人道里面的人三教九流都有,但是独立出来了在家修行人和出家修行人这两个佛弟子。

169曾值佛供养来,是指你上一辈子在三宝里面大修了种种的功德或者是供灯、或者是斋僧,或者诵经、或者献花等等在三宝里面做功德。

170曾亲供养贤圣来,这里是你曾经供养过这些圣人,就是我们讲的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阿罗汉、辟支佛或者说征得了圣位的佛菩萨,你亲自供养过或者请他吃顿饭等等,这么过来的。

171曾得闻深法来。就是说你上辈子学习般若法门的气氛比较浓厚,受持比较高深的大乘经典,因为这样的缘故,这辈子又来到人间,这种人这一辈子就是我们讲的上根利智,一听闻佛法不仅很欢喜,还能够得到非常深刻的理解。

172-189指的是占察来生的果报。

172舍身已入地狱,去世之后已经下了地狱了。177舍身已为人王,就是做国王了。181舍身已得出家,得人身才能够出家。182舍身已值圣僧,遇到了“圣僧”就是证了果位的贤圣僧人或者是声闻僧,或者是菩萨僧。183舍身已生兜率天,这里指的是弥勒菩萨的兜帅内院。184舍身已生净佛国,一般指的是往生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185舍身已寻见佛,马上就能见到佛。还有,就是如果你经常供灯的话,临终就可以见到佛。 186舍身已住下乘,在下乘佛法中得到安住,信心不退。187舍身已住中乘,在声闻乘、缘觉乘中信心不退。188是证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阿罗汉、辟支佛还是菩萨果或是直接入佛果。189舍身已住上乘。

2019年5月29日占察,第四部分开始到“(3)仪轨”前的这部分,在《占察学习问答集》中的贡献效果为113所向处自获利。

(3)仪轨

1、蕅益大师造的占察仪轨:

附占轮相法   至心敬礼十方一切诸佛 愿令十方一切众生速疾皆得亲近供养 谘受正法   至心敬礼十方一切法藏 愿令十方一切众生速疾皆得受持读诵 如法修行及为他说   至心敬礼十方一切贤圣 愿令十方一切众生速疾皆得亲近供养 发菩提心至不退转   至心敬礼地藏菩萨摩诃萨 愿令十方一切众生速得除灭恶业重罪 离诸障碍资生众具悉皆充足   如是礼已,随所有香华等,当修供养,作是唱言: 严持香华如法供养 愿此香华云 遍满十方界 供养一切佛 尊法诸贤圣 无边佛土中 受用作佛事。   至此停唱,散华作供,复运想云: 一切佛法僧宝乃至离念清净毕竟圆满。   全文具,忏仪中须精熟之,使运想不滞。   供养已一切恭敬 一礼   次复别用香华,系心供养地藏菩萨,一心告言:弟子某甲现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不知三世业报因缘,多怀疑惑。今以某事,敬依菩萨所示三种轮相,如法占察,至心仰叩地藏慈尊,愿以大悲力加被拯接,除我疑障。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胡跪合掌,一心称念: 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 或称名,或默念,满足至千。乃作是白:   地藏菩萨摩诃萨 大慈大悲 惟愿护念我及一切众生 速除诸障 增长净信 令今所观称实相应。   作此语已,双手捧于轮相,承以净物,至诚殷重,仰手傍掷,谛观谛察,乃知相应与不相应,具如经说。须先自熟玩经文,知其大意,方可掷轮。否则自无细心,反疑轮为虚设,为罪多矣。   凡占轮相者,或欲其占三种轮相,应如是礼拜供养,称名作白,然后占初轮相,就初轮中所现善恶,一一主念。   别占第二轮相,次复更占第三轮相。   若有欲修忏法,止占第一第二,两种轮相者,亦应如是礼拜供养,称名作白,次第占之。   若有为自为他,但占第三轮相,欲知三世果报事者,亦应如是礼拜供养,称名作白,取第三轮相,频三掷之,记其所现之数,以知吉凶。   若有修忏已,经七日之后,欲但占第二轮相,求纯善相者,于清晨时,惟须作白,频三掷之。

2、什么是简单仪轨?

就是在平时,我们已经每天都有佛法修行定课,比如有一定数量地念南无阿弥陀佛,或者念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名号,或者拜佛的习惯。在这个前提下,要占察的时候,就直接礼拜地藏菩萨圣像3到7拜,称念地藏圣号“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7到21遍,然后如法提问,如法占察,必有感应。这就是简轨,也可以获得很好的感应。

3、不拜忏,也不做完整仪轨,简轨直接占察如法吗?

请看第四部分第3个问答中《第三轮相占法的流程及依据对照表》中的两段《占察经》经文:

“若未来世佛诸弟子,于三世中所受果报,欲决疑意者,应当三掷此第三轮相,占计合数,依数观之,以定善恶。”

“如此占法,随心所观主念之事,若数合与意相当者,无有乖错;若其所掷所合之数,数与心所观主念之事不相当者,谓不至心,名为虚谬。”

这两段经文是第三轮相占法的经文。它们并没有提到仪轨。 再看一下,第一轮相占察前,经文说“若欲占此轮相者,先当学至心总礼十方一切诸佛,因即立愿……”,第二轮相的占法是接着第一轮相占察出的结果来占察的。清净轮相的占法,在第二轮相的占法之后,有独立的仪轨,也就是占察忏法仪轨。 与第一轮相、第二轮相、清净轮相占法,所不同的是,上面第三轮相占法的两段经文,并没有提到占法的仪轨,只是说“应当三掷此第三轮相”。可见,仪轨可以简化。

4、为什么仪轨可以简化为“三掷第三轮相”?

再看,清净轮相占法的经文以及蕅益大师的《附占轮相法》:

“若有修忏已经七日之后。欲但占第二轮相。求纯善相者。于清晨时。惟须作白。频三掷之。”

清净轮相的占法是难行道之占法,仪轨尚且可以简化,何况占察木轮相法之易行道的占法呢? 从此也可以推知,如果平时有念佛、拜佛、念菩萨圣号、拜忏、念其它佛菩萨经咒等佛法修行功课的话,仪轨可以简化为“三掷此第三轮相”。大量占察实践证明,简化仪轨并不影响占察结果的准确性。

5、易行道的易如何体现呢?

关于忏法和相法的难易,在前面第三部分《第三轮相占察的原理》中已经说过。易行道的“易”,主要体现在行法的简单易行上。如果占察木轮相法的相应很复杂难行,众生都做不到,或者受时间空间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就失去了易行道的本质。

6、仪轨可以简易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地藏菩萨圣号圆诠无量功德。

经云:

男子!欲修忏悔法者,当住静处,随力所能,庄严一室,内置佛事,及安经法,悬缯旛盖。

疏云:

密部坛仪,极令严饰,今但言随力所能者,曲为末世助缘缺乏之人也。佛事,即佛菩萨形像,或塑或画,皆无不可。经法,即指此经,或余大乘法宝,亦无不可。悬缯旛盖以为庄严,或锦或帛,或复纸素,并可随力也。

经云:

“若不能办光明事者,应在余静室中一心诵念。”

疏云:

“能办灯烛,则同日时行道,若不能办,但令一心持名,大慈大悲,曲为乏助缘者,开此易行方便也。”

以上经疏,均可明示菩萨圣号“一法具千法故。”

下卷疏云:

“依于一实境界以开圆解,知十方佛、我及众生,同一净心为体,是名一心。常勤称念佛之名字,是为系念。观于诸佛法身与己平等,是为思惟诸佛平等法身,此于一切善根,则为最胜。故阿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执持名号,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即得往生。由此执持名号,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故也。”

执持地藏菩萨名号,也是多善根福德因缘。这也是“一法具千法故。”

7、占察木轮相法相应的根本是什么呢?

占察木轮相法相应的根本是称念地藏菩萨摩诃萨圣号。蕅益大师说:

轮相一法,乃地藏大士威神之所建立,依法而求,决无虚谬。

就是念地藏菩萨摩诃萨的圣号,而感地藏菩萨神通力使轮相相应。简单仪轨乃至三掷此第三轮相,并没有舍离占察木轮相法相应的根本。简单仪轨占察时,全程念地藏菩萨圣号,恰是紧紧抓住了此根本。

8、念地藏菩萨圣号是占察相应的根本,可有经文证明?

《占察经》中三次明确提到称念地藏菩萨摩诃萨圣号。 上卷末:

“复次,若未来世诸众生等,一切所占,不获吉善,所求不得,种种忧虑、逼恼怖惧时,应当昼夜常勤诵念我之名字。若能至心者,所占则吉,所求皆获,现离衰恼。”

下卷中:

“若人虽学如是信解,而善根业薄,未能进趣,诸恶烦恼不得渐伏;其心疑怯,畏堕三恶道、生八难处;畏不常值佛菩萨等,不得供养听受正法;畏菩提行难可成就。有如此疑怖及种种障碍等者,应于一切时、一切处,常勤诵念我之名字。”

在咐嘱流通的时候,释迦牟尼佛又强调:

“闻彼地藏菩萨摩诃萨名号,及信其所说者,当知是人速能得离一切所有诸障碍事,疾至无上道。”

所占不吉,忧恼逼迫,善根业薄,种种障碍,尤其流通附嘱时,均特别强调地藏菩萨名号。可见,称念菩萨名号,圆具无量功德,易行疾至无上道。同时,证明地藏菩萨摩诃萨名号就是占察相应的根本。

9、为什么平时有念佛号或菩萨名号的习惯,这个简单仪轨使用起来才非常灵验呢?

《占察善恶业报经》中说:

如是称名,满足至千,经千念已,而作是言。

蕅益大师在《占察善恶业报经疏》中注解说:

称名须至千念者。令积善根。成机感故。亦表一念具千法故。

从大师的开示里面,我们可以知道: “称名须具千念”,大约有两层意思:一是称名需要达到千念;二是千念指圆满之意。如《阿弥陀经》中若一日至若七日,若七日也指圆满,并非只是七天念佛,以后就不念,或者念一天,念一声就不是圆满。 “令积善根,成机感故”,其意思也有两层,一就是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占察者积累善根,成就众生感应菩萨愿力相应的因缘。二说明念千声只是为了给占察者积累善根,并非占察相应的必要条件,并不是一个硬性必须达到的标准。只要能感得菩萨相应,未必一定要念千声,或者多念也不妥。 “亦表一念具千法故”,同样有两层意思,一就是一念之中具足占法仪轨中礼拜、供养、忆念、随喜等各种行法的功德。二就是一念即是多念,一念就是千念。经文下卷中说:

“以一佛身,即是一切诸佛身;一切诸佛身,即是一佛身。”

另外,就像《普门品》中所说:

“闻名及见身。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

地藏菩萨圣号也是地藏菩萨之身。只要念菩萨圣号,菩萨就会现身,给占察者以感应。

综上所说,平时有念佛号或菩萨名号的习惯,简单仪轨使用起来才非常灵验,主要是“令积善根,成机感故”,就是给占察者积累善根,成就和地藏菩萨快速感应道交的殊胜因缘。

10、占察前必须念一千遍地藏菩萨圣号吗?

初学占察,最好当天先念1000声地藏菩萨圣号后再占察。就是在仪轨之后,掷轮占察之前,有一个念1000声地藏菩萨圣号的要求,要认真完成。 如果平时每天都有相续地佛法功课,像念佛、拜佛、闻思法义等,占察也已经有很多的感应,可以直接念地藏菩萨圣号占察。

11、仪轨如此简化,这样如法吗?

我们看《观无量寿佛经》中一段经文:

“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

这里有个重要的词叫“具足”,就是说不管念多念少,都是具足十念。昙鸾大师解释说:

“十念者,明业事成办耳,不必须知头数也。”

这里经文讲的十念,未必就是限制在“十”这个数字上,它是说往生之业达成,不要在数字上过于计较。 《占察经》经文中说:

“若默诵念,一心告言:‘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如是称名,满足至千,经千念已……”

其中,满足至千和具足十念意思相同。这里的满足至千,未必指念圣号一定要达到千声这个数目,而是指所作之业的目的达成。蕅益大师解释为“称名须至千念者……亦表一念具千法故”,也证明了这一点。这里的所作之业指占察,业事成办就是指占察相应之业达成。也就是说,一念一声称地藏菩萨之名就满足占察相应的功德。 因此,简化仪轨是有依据的。同时,大量一声、三声、五声称菩萨名号而感得相应的占察实践证明,简化仪轨是可靠的,如法的。

净土法门有

“上尽一形至十念,三念五念佛来迎”,

占察相法就是

“上尽万念至千念,三念五念菩萨来相应。”

12、占察如果不相应,是否需要重新做仪轨?

答:不需要重新做仪轨,可以一直掷轮。 蕅益大师的《附占轮相法》中讲:

取第三轮相,频三掷之,记其所现之数,以知吉凶。 “频三掷之”,就是“多次三掷占察轮”的意思。经文中讲第二轮相时说:不得以此,三轮之相,一掷通占。应当随业主念一一善恶,依所属轮,别掷占之。可以对照理解,“频三掷之”就是“多次三掷”“多把三掷”占察轮的意思。如果第5把相应,“频”就是指5次。如果是第13次相应,“频”就指的是13次。

13、如果问第一个问题不相应,能不能再问第二个问题?

可以。大量占察实践证明,这样并不影响占察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14、这么说,那么,我们对蕅益大师的完整仪轨,应持什么样的态度呢?

如果没有特别着急迫切的因缘,占察之前,还是应该认真做完整的仪轨。

2019年5月30日占察,《(3)仪轨》这部分,在《占察学习问答集》中贡献效果,简轨17把,为113所向处自获利。

(4)掷轮占察

1、我们掷轮占察,依据哪些经文和祖释呢?

经文:

“①又应别复系心供养我地藏菩萨摩诃萨,②次当称名,若默诵念,一心告言:‘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如是称名。满足至千,经千念已。③而作是言。地藏菩萨摩诃萨。大慈大悲唯愿护念我及一切众生速除诸障增长净信。④令今所观,称实相应。作此语已。⑤然后手执木轮。于净物上而傍掷之。”

疏云:

虽已普供三宝,而我地藏,正为行人决疑之主,故应系心别供也。称名须至千念者,令积善根,成机感故,亦表一念具千法故。虽为自决所疑,必云及一切众生者,念念不忘众生,乃可扣感菩萨大慈悲也。

从上面经文和祖释,可以看出占察的过程中: 一、地藏菩萨“正为行人决疑之主”。因此占察过程要称念地藏菩萨摩诃萨圣号,不可念其它佛菩萨名号。 二、是占察全过程,称念地藏菩萨圣号,应该相续不断。 三、是从“唯愿护念”可以看出,占察相应是地藏菩萨愿力的他力成就。 木轮相法的称名相应,为初始学习求愿至心。因此,称名之时,应该厌离自己“身心相”,而归依菩萨愿力。就像下卷经文所说:“当观我法身,及一切诸佛法身,与己自身,体性平等,无二无别,不生不灭,常乐我净,功德圆满,是可归依。”“又复观察己身心相,无常,苦,无我,不净,如幻如化,是可厌离。” 四、最好在占察时,及学会占察以后,能发起以占察利益众生之心。 五、要明确主念之事,不应该轻易变动主念之事。“令今所观,称实相应”,所观之事,不应随意变动。 六、就是如法掷轮占察,如法判断相应。

2、特别注意:

掷轮、计数、合数,包括察看相应与否的过程中,都要保持称念地藏菩萨摩诃萨名号不断,同时记着主念之事。

3、占察时需要跪着称名吗?

答:蕅益大师造的仪轨中要求“胡跪合掌”。占察经的经文中没有要求跪着称名。

4、菩萨圣号应该怎么念?

答:最如法的念法是九字: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 如果因为不易持诵想要省略,可念六字:南无地藏菩萨。如果念七字“南无地藏王菩萨”已经习惯了,随顺习惯亦无妨。 弘一法师的开示:

占察经卷上详示占法中云:一心告言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准此,持名之时,应云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斯为善矣。若因句长未易持诵者,可略摩诃萨字,直云南无地藏菩萨。但有仍欲依彼旧习念南无地藏王菩萨者,彼旧习念南无地藏王菩萨者,亦宜随其好乐亦宜随其好乐,因与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相符合也。”(地藏菩萨圣德大观)

5、要正确使用占察轮,就要注意对占察轮的要求,以及如何正确的投掷占察轮?

我们先看两段经文:

“仰手傍掷。令使易转。因是义故,说名为轮。”

关键是“仰手傍掷,令使易转”这八个字。就是手里拿着占察木轮,掌心朝上,然后翻转,往斜下方投掷,这样木轮就可以很好的转动。

6、掷轮的手法

从经文我们可以看出,如法占察获得感应的具体条件和要求是:“然后手执木轮。于净物上而傍掷之。”要使用正确的手法,让占察轮很好地滚动起来。并且对占察的场地也是有要求的,场地应该够大,够平整。(第二部分中讲过。)

7、有人看见我用左手掷轮,问必须用左手掷轮吗?

我以前也用右手掷轮,后来改成了左手,方便计数,长期占察也可锻炼左手的灵活度,其实左右手都可以。

8、如果净物比较光滑的话,对掷轮手法要求就比较高一些。但也不是什么技术活儿,稍注意一下使占察轮能够自由自在的在净物上滚动,这个手法就可以了。
9、为什么主念之事不能轻易变动?

因为占察经经文很明确地说:

“缘合故有,缘尽则灭;业集随心,相现果起,不失不坏,相应不差。如是谛占善恶业报,晓喻自心,于所疑事,以取决了。”

占察是我们和地藏菩萨的问答对话。如果我们这边的问题不断变化,你又不能一下相应,菩萨那边就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对自己的设问没信心,心中主念之事不定,这是初学占察的人,有时候迟迟不相应的原因之一。

10、如果三掷还没有掷完,就知道这一把无法相应,还需要继续掷这一把的第二次第三次吗?

答:不需要。“频三掷之”,“三掷”是一个回合,是一把,合数一次,这个主念清楚就可以了。就是重新掷新的一把的时候,占察者应该心中清楚,现在第二把的三掷已经开始了。不应该把前一把的三掷和第二把的三掷混在一起。

2019年5月31日中午占察,《(4)掷轮占察》这部分,在《占察学习问答集》中贡献前景,简轨9把42+51+20=113所向处自获利。

(5)计数合数

1、记占察日记的规范

记下每次占察的日期、地点,及设问和一些特别的因缘,以便于以后能够清楚回想起来当时的一些情况。 我一般用黑色或者蓝色的笔计数合数,用红色的笔圈出最终相应的结果,以及记下是第多少个相应。这样一目了然,以后找的话很容易就能找到。

2、占察第三轮一把是什么意思?

答:占察经上讲,占察时要“三掷此第三轮相,占计合数,依数观之,以定善恶。”我们一般把三掷,或者合数一次,称为一把。

3、不知道第三轮相最多能占察几次?

蕅益大师造的《占察善恶业报经行法·附占轮相法》中说:

若有为自为他。但占第三轮相。欲知三世果报事者。亦应如是礼拜供养称名作白。取第三轮相。频三掷之。记其所现之数以知吉凶。若有修忏已经七日之后。欲但占第二轮相。求纯善相者。于清晨时。惟须作白。频三掷之。

“频三掷之”就是N3掷之,N可以是自然数任何数字。因此,第三轮相不相应,可以无限次地占察,直到相应为止。 然而,如果久久不相应的话,应该反思设问是否没有问题,以及如法占察的其它必须要素是否没有问题。 占察木轮相法的如法相应,至少应具备三个要素,一是掷轮的同时要念地藏菩萨摩诃萨圣号,二是掷轮手法及净物等如法,没有问题,三是主念之事,也就是设问没有问题。

4、特别要注意的是,掷轮的时候要念地藏菩萨摩诃萨圣号。

计数、合数以及看相应与否的时候,也要相续念地藏菩萨摩诃萨圣号。在占察的整个过程,念地藏菩萨圣号不应该停。

5、掷轮占察、计数、合数、观相应,实际上是一个连贯又短暂的过程。

如果没有相应,就要不断重复这个过程。在这里,只是为了说明各个细节要注意什么,才把它们分开。

6、占了很多把都不相应,心里都有些烦躁上火,怎么办?

不管相应与否,念菩萨圣号占察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修行,是一个消业除障、磨练我们心性的过程。因此,应该耐心坚持,专求不懈。请看大师们的一些开示。 蕅益大师:

①但令一心称诵默念名号者,正为恶业多厚,不可即修禅定智慧也。然而若坐若旋一心称念,即是真实禅定智慧方便,由我地藏万德洪名,诠召果上真实功德,能与众生作增上缘,令念念中灭罪除障故也。

②又大乘十轮经云:假使有人,于其弥勒及妙吉祥并观自在、普贤之类,于百劫中至心归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求诸所愿,不如有人,于一食顷,至心归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地藏菩萨,求诸所愿,速得满足。

③又所称之名,无论解与不解,本是一境三谛;能称之念,无论达与不达,本即一心三观。

④一念法界者也,圆人受法,无法不圆,岂可藐视持名以为权浅行耶。

印光大师:

⑤俯顺世情,令卜休咎,以期同种善根之妙方便也。凡占者,皆须称菩萨名。如小儿有病,不肯服药,涂药于乳,则不服而服矣。菩萨名号,如返魂香,若得见闻,宿业自消,宿善自生,以渐至于上追观音之志事,究竟自利利他于无既也。

2019年5月31日下午占察,《(5)计数合数》这部分在《占察学习问答集》中贡献前景,简轨10把为49+21+43=113所向处自获利。

(6)相应

#####1 、什么是相应? 请看第四部分中的《第三轮相占法流程及依据对照表》。相关经文有:“依数观之,以定善恶”“若数合与意/心所观主念之事相当者/不相当者”等。总之,就是合数(结果)要合(适合)于意,或者合于事,才算相应。否则,就不算相应。 就是结果之数,要和我们问的事合适,才算相应。要和我们问的意思吻合,才算相应。否则,就不是相应。 那么,怎么判断结果是否与我们的意,或者我们问的事合适呢?这就要在第二步的时候,对轮相进行分组,为占察的问题找到一个相对应的轮相范围。比问病因就对应145147轮相,问病的治疗难易程度就对应148150轮相。如果问病因呢,结果之数是97有所求得吉利,显然就是所答非所问,就不是相应。

2、我们看其中这段《占察经》经文:“如此占法随心所观主念之事。若数合与意相当者。无有乖错。若其所掷所合之数。与心所观主念之事不相当者谓不至心。名为虚谬。”

梦参老法师的一些相关开示:

①、你心里想问“我这趟生意,买这个货能不能发财?”占察的数字说:“你的病会好的。”那问的不是这个事,这就叫不相应,就是菩萨护法没现前。

②、既然是占察,占是占卜,察是察看,你占卜了,你察看一下对你是不是相应。此经都要求相应,对号对上对不上,你得对上号效果才有。

③、用的时候,你问的本来是看病,它说你今天出门不好,这就是所问非所答,叫不相应。

这里有一组对应关系: 所设问题——某组轮相——占计合数——不相应或者相应 所设的问题——某组轮相——占计合数——相应,一旦对上号了,就不会有错。 这段经文和梦参老法师的开示中,可以看出占察相应的关键是:“数与意合”“数与事合”。简单说就是,“若数合与意相当者”、“所合之数,与心主念之事相当者。”所出的轮相(结果),跟心里的问题(以某组轮相表示)完全吻合。 举例说明,比如占察梦,那就要出现观所梦的轮相其中一个,才是相应。 从上面的经文注解以及讲解可以看出,占察一法分为占及察两个部分。 占又分为三个步骤,分别为掷轮前的观定善恶(设问)、选取轮相(划分轮相)以及三掷轮相(占察、计数、合数)。 “审谛观其相应与否。名之为察。”这一步就是上面梦参老法师开示的要对号入座。若答非所问,答非所选,那么三掷出来的轮相结果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虚谬轮相,应该无视舍弃。这一步才叫察。

3、再举个例子说一下,什么叫做相应?如何判断是否相应?

答:比如,你想问你的前世,掷出的数字是166从天道中而来,就是相应的。如果掷出174舍身已做饿鬼,就是不相应的。你问的前世,答的却是来生,就是不相应。 提炼问题依据的就是这一百八十九个轮相。所以,一旦提炼问题这一步完成了,也就有了判断是否相应的标准。

4、占察不相应,原因有哪些?

原因有设问不严谨。初学可能还存在木轮滚动不良。一般来说都是持名不至心,相应的机缘不到。 不相应,不是菩萨不给,而是占者至心不到而已。至心分四种,详见蕅益大师占察经注疏三心部分:

“至心者至诚心也,凡夫内心虚伪,偶尔至心真实念生,故方随机感应,所以感应出现把数不定,总在菩萨法眼观察,故有立刻感应,有延迟感应。不可执定。”

5、占察了很多把,不相应怎么办?

如果设问、掷轮手法等,都是如法的,那就继续占察,专求不懈,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直到出结果为止。

6、觉得有些是碰巧撞上去的,我知道我的想法不对,可是这种疑惑时常在脑子里边出现,怎么办?

答:看几段经文,就不敢说是碰上去的了! 经文:

“缘合故有,缘尽则灭;业集随心,相现果起,不失不坏,相应不差。”

最后四个字“相应不差”,意思就是只要相应就不会出差错。 再看经文:

“若佛弟子,但当学习如此相法,至心归依,所观之事,无不成者。”

最后四个字“无不成者”,还有一个版本的经文是“无不诚谛”。意思就是说,只要如法占察,你所占察的事情,菩萨给了答案,就没有不真实的。 还有经文:

“如此占法,随心所观主念之事,若数合与意相当者,无有乖错。”

最后四个字“无有乖错”,就是没有错误的意思。就是一旦相应了,就没有错误。 三段经文都用双重否定的句式。这种句式是不是和阿弥陀佛在因地做法藏比丘之时,所发四十八大愿中的第十八愿中的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有点相似?地藏菩萨发愿时也是用的这种句式: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如果我们和别人这样说话代表什么意思呢?两个小孩在一起赌誓说,我不考第一名,我就不姓王。就是说我必须考第一名,一定会考第一名。否则,我就要改掉自己的姓氏,这种事情对中国人来说,比杀头还可怕,因此绝对不允许发生。 双重否定的这种句式就是为了强调,为了加重语气,为了摧裂疑网,为了坚固占察者的信心。就是地藏菩萨在用打赌发誓向众生保证如法占察而得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7、如果结果出现在划定的轮相范围里,就一定是真实准确的吗?

占察结果要保证真实准确,应该排除我们自身一些不如法占察的因素。就像经文中所说:

“应当筹量观察自心,不贪世间,内意清净,然后乃可如上归敬修行供养,至心发愿而为占察。不应贪求世间名利,如行师道,以自妨乱。若内心不清净者,设令占察而不相当,但为虚谬耳!”

还有一些不符合因果规律、生搬硬套的占察,也应排除在外。 排除掉不如法占察的因素,一旦相应就是准确无误的。为什么呢?因为菩萨说了“无有乖错”“相应不差”“无不诚谛”这种赌誓性质的话。如果相应了,却不是菩萨给的结果,说明菩萨说话不算数。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的。 如果占察的时候没有称念地藏菩萨圣号,也不认为你用的是占察法门的法宝占察木轮,认为那只是积木、玩具,那样可能是概率,可能是碰巧。一旦我们在称名,在念地藏菩萨圣号,使用占察木轮法宝在如法占察,那占察结果就一定是菩萨给的结果。 就像经文所说:

“地藏菩萨摩诃萨,大慈大悲,惟愿护念我及一切众生,速除诸障,增长净信,令今所观称实相应。”菩萨会护念占察称实相应,使我们增长净信。

因此,占察相应的最底要求是称念地藏菩萨圣号。只要称念地藏菩萨圣号,地藏菩萨就会用神通力护持占察的全过程。排除掉不如法占察的因素,占察结果无不真实可靠。

8、为什么我问那么久,菩萨都不给我答案呢?

占察木轮相法相应的条件是第一种至心,初始学习求愿至心。初始学习求愿至心,蕅益大师的解释是“未伏障种,未离散动”,也就是一种初级而不稳定的至心。我们以这样的至心感应菩萨的愿力,也就是所谓的初始学习求愿至心,其感应结果快慢也就不够稳定。这是从我们众生这边讲的。 从菩萨愿力那边讲,我们在占察时,菩萨会根据每一个众生的根机业力因缘善根福德等诸多因素,给我们以快慢不同又时机恰好的感应。就像小孩喊父母,父母会综合各种因素给小孩以回应一样。 占察本身是修行。如果事情不着急的时候,菩萨有时候会考验我们,磨练我们,迟迟不出结果,为我们消业除障。如果事情很着急的时候,菩萨也会在适当的时机给我们相应。

9、修行达到什么境界就可以快速占察相应?

答:如上一个问题所说,占察涉及到诸多因素,包括地藏菩萨、占察者本人、占察的事情,以及其它诸缘。所以总体上讲,多念圣号、平时有佛法功课,身心归依佛菩萨的人,会比初学者容易相应一些。但是,具体到每一次占察上,因为占察的事情不一样,占察者对所占察事情的关心程度不一样等因素,还是不能说,就一定会在多少把之内相应。这就是初始学习求愿至心的特点。

10、一个问题几把内相应才是菩萨给的答案而不是碰巧?

答:只要是如法的占察,占察的设问符合逻辑、符合因果法则,无论多少把相应都是菩萨给的答案。

11、占察时老是不相应,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

蕅益大师在《占察善恶业报经疏》中讲到:称名须至千念者,令积善根,成机感故,亦表一念具千法故。 机感:众生有善根之机,而感佛也。又众生有善根之机,故佛感应之也。(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虽然多持名可以快速感应。但是要注意:具体占察的事情不一样,因缘也不相同。所以占察时不要总想着多少把相应,而应该专心掷轮。称念名号是我们的事,何时相应是菩萨的事。菩萨会观机逗教,在合适的时机给我们以相应。

12、如何让自己占察的信心更坚固?轮相出来怎么知道是真实的?

要回答这些问题还是要做到勤于占察,长期闻思,注重实修,积极法施。这本《占察学习问答集》就是基本按照这个思路写成的。总的来说,占察是一个法门,占察学习也是一个系统的学习工程。

2019年5月31日晚占察,《(6)相应》这部分,在《占察学习问答集》中贡献前景,简轨第7把得46+10+57=113所向处自获利。

(7)至心

1、占察的至心问题

关于至心第三部分《第三轮相占察相应的原理》中已经讲过很多。 地藏菩萨摩诃萨给我们获得感应的标准非常低,这个标准就是:“初始学习求愿至心”。 这个“求愿至心”把所有初学占察的佛子都包括在里面了。我们看一下蕅益大师对“初始学习求愿至心”的注解是:“未离散动,未伏障种。”所以,不要把获得感应的标准看得很高。

2、关于占察感应至心问题,我们可以参考别的解释,还有别的理解吗?

《观无量寿佛经》对至心的解释:

“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

那么,什么是至心呢?这里“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就是至心。也就是把一种心的状态用行为来解释。现代的心理学中也有这种现象,就是把人的某种心理状态用行为状态来解释。这种解释的好处是,操作难度一下降低了很多。 善导大师在著作中的很多地方,把《无量寿经》十八愿中的“至心信乐”,解释为“乃至十念”,“称我名号”,以及“一心念佛”等。这也是把心念解释为行为。因此,占察木轮相法相应的至心就是称念地藏菩萨摩诃萨圣号,令声不绝。 只要念圣号就会有感应的原理,就像只要念佛就能往生一样。至于什么时候给感应,那是地藏菩萨那边的事。他老人家会观察你的因缘,根据你的情况,在适当的时机给你感应。所以,占察时只管不停地专心念地藏菩萨摩诃萨圣号就好了。不必努力求清净心,不必怕起妄念,不必担心浑身臭秽……一切都不必担心。就像往生,阿弥陀佛只看念佛没有;占察感应,地藏菩萨也只看念圣号没有。

3、念菩萨圣号的时候杂念很多,不能至心怎么办?

占察木轮相法的相应,初始学习求愿至心就可以了,不必担心杂念。 什么是初始学习求愿至心呢?“求”是指众生能求之心,“愿”是指菩萨所发愿力。初始学习求愿至心就像小孩子请求父母照顾,父母自然会回应一样。 这种至心是一种他力的至心,是地藏菩萨愿力加持的至心。善导大师在著作中解释《无量寿经》第十八愿时,对“至心信乐”的解释,就是“称我名号,下至十声”等。这里的初始学习求愿至心也是如此。称念地藏菩萨的圣号就是初始学习求愿至心。就是自自然然地称念地藏菩萨圣号就可以。 藕益大师在《净土十要》<净土径又径>里有一段自问自答:

“或疑而问曰,我但晨昏念佛,日间浩浩,俱属尘劳,且口念佛时,不免杂念起灭,恍惚无定,欲求一心不乱甚难,未识亦能往生否?”

意思是有的人每天早晚念佛,白天干活,虽然念佛,但免不了有妄想,想要达到经上所说的一心不乱,非常困难。这里说的“一心不乱”是指通途的伏断妄想,禅定清净,息心除妄。有事一心和理一心。 大师回答:“切勿多疑”。不要多虑,无论一心、散心,就怕你不相信不愿意往生,不是老实称念名号,果真发起信愿心,此心如长江水,种种杂念如水上波,“岂有江流入海之时, 波不消散, 而反能阻碍长流乎? ” 同样,初始学习求愿至心的占察木轮相法的相应,也无须担心妄想杂念。只要称念地藏菩萨圣号就可以获得相应。事实上,在大量占察实践中,我们发现,外界环境和内心不可控、不清净的情况下,同样可以得到相应。道理也在这里。

2019年6月1日上午占察,《(7)至心》这部分,在《占察学习问答集》中贡献前景,简轨第7把为53+41+19=113所向处自获利。

学习占察请加入qq群1012302558。

回 向 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 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


本文章使用limfx的vscode插件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