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总结:理解人际关系是什么、置身何处(主要思考朋友与恋人)、如何发展变化的
亲密关系与泛泛之交的区别:
了解程度
关心程度
相互依赖性
相互一致性
信任
承诺
人类是 群居动物,所以是有归属需要的;
影响亲密关系的因素:
文化:建立关系的基石,受社会大环境影响,社会规范的演变总是要满足那些掌握经济、政治和法律权利的强势人群的利益,在男女不平衡的社会上,男性占比多则会更利于男性,女性多则利于女性,所以少数群体更不要说,处于完全的大劣势。
个人经历:尤其是年少的成长环境。
个体差异:♂&♀,性认同,我们要摆脱刻板印象,不能说男性该怎么怎么样,女性又该是什么样;自己也是在偏见中长大的,我清晰的记得那些给我取外号,叫我娘娘腔的人的丑恶嘴脸,自己经历过,**所以还请自己带着善意不去点头平足别人的不同。**缺少父亲的教导,这也影响了我的思考方式,大部分从女性的角度出发,没有一个父亲该有的样子供我学习。
自尊影响信任,这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想想怎么改善自尊
人类本性的影响:思考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比如男性更看重女性的颜值,女性更看重男生的财力。
人际互动的影响:确实人不可避免的有情绪和精力波动。
每章结束都有情景分析,跳出来分析别人偷偷是道,分析自己的情况的时候很难从上帝视角判定这段关系。
第二章主要是探讨一些心理研究的实验方法,在开展一些项目的宏观上有些许借鉴意义。总的来说作者想表达本书是在用数据说话而不是凭借的经验之谈,特别是名人的经验之谈也可能不真实。**注意明辨事实与虚浮。**单一的数据推断的结果是需要统计学的,结果为真的概率性。
想到一个有意思的:AI训练人类情感得用啥模型?要什么样本呢?怎么确定样本数据的真实性。
“奖赏意义”贯穿了这本书。
大多数人都喜欢自己,喜欢与自己类似的人,所以我觉得得从喜欢自己开始,再喜欢别人。 有时候我连自己喜欢啥都不知道,甚至有些讨厌自己。
怎么喜欢自己呢?又怎么了解自己?
临近奖赏价值高,所以最好能快速见面,但得注意临近会加强情感,包括厌恶的情感。
曝光效应:人们会更偏向于见过几次面的陌生人,所以有时候是需要刷存在感的。
长相就是对陌生人最直接的奖赏,所以表面功夫一定要到位,多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不过通过书中的案例,各国的人类对外貌的评价大都一致,所以有着国民女神,校草校花之类的。
人与人之间讲究一个相似性与互补性,相似性具有更好的奖赏价值。
理解社会现象的直觉与判断过程,起点就是第一印象。首因效应:最先获取的信息印象深刻,比如描述一个人:
妒忌、固执、挑剔、冲动、勤劳、聪明;
勤劳、聪明、妒忌、固执、挑剔、冲动;
这给人两种不同的影响,现有的印象会“歪曲”后来行为的解释。
如何才能相处的快乐: 积极错误:突出他人美德,缩小他们的缺陷,让优点的影响力大过于缺点,主要这个过程是相互的,多夸对方能增强自尊,互相提升,互相觉得对方是优秀的。
人们对事情发生的原因提出解释;思考发生的原因,弄清需求。引用书上一段话:首先尽管伴侣之间有着深入的了解,仍然会受到行动者/观察者效应的强烈影响。他们对自己的行为的解释,与对观察到的伴侣行为的外部压力,因而对自己的行为的解释容易做出外部归因。但他们注意不到同样的环境也会影响他人,从而在解释他人一样的行为时,常常归因于他们的内部原因,如意图或性格。这一现象对亲密关系的启发意义在于:它使伴侣们忽略了他们在彼此身上观察到的行为正式自己所引发的。在吵架的时候,如果一方想:“他这样做真令我生气”,另一方想:“他的脾气这么暴躁,真该学学如何控制自己。”这种偏差相当普遍,几乎人际交往的任何一方对彼此具体的行为表现都有相当程度的共识,但在解释行为的原因时却可能各执一词。更糟糕的是,伴侣双方可能意识不到彼此归因上的差异,每个人都可能认为另一方会像自己一样看问题。如果伴侣有意识的去努力了解对方的观点,行动者/观察者效应就会减少,但很少会完全消失。最保险的策略是在心中这样假定:即便是你最亲密的伴侣也很少可能真正理解你的所有行为的原因。
我们需要带着成长式的信念步入一段关系;
正自我概念与负自我概念:感觉自己是个负自我概念的人,自尊心强,又有些自卑;但也希望有人能夸我给我自信,这看起来又像正自我概念,不过还是不用给自己贴上这些标签。值得注意的是正自我概念的人喜欢被张阳,负福自我概念的人相反。
本章主要讲述了非语言沟通(身体、表情、对视)+语言沟通(值得二次阅读)
言语沟通在于以下两点:
广度:话题的多样性
深度:可讨论的话题对于双方的意义
变得亲近的三个条件:
有意义的的自我表露
对彼此的个人信息有兴趣与同理心
双方认识到对方具有应答性,即自己的表露能引起对方的兴趣与尊重
别人信任我们而对我们进行自我表露具有奖赏意义,所以自我表述的越多,越容易感到幸福,诚实的表达关心、钟爱对于亲近的人都是巨额奖赏。
沟通障碍及其应对
偏离主题:从一个问题转移到另一个问题,数怨并数,导致每个问题都不能解决。
精确表述:用第一人称表达自己的感受,少用反问句,多用陈述句。行为描述+个人感受的XYZ式陈述:当你在Y情况下做X的时候,我感到Z。 eg:“你为什么总是惹我生气”换成“你刚打断我讲话的时候,我感到很生气,”
积极倾听:复述或者转译对方的话,不马上下判断,自己想的并非对方的想法,确认对方的真是想法前少加入主观臆断。
守礼而镇静:气头上会忘记所有方法,最高的办法就是冷静下来。
表达对对方观点的关心和尊重,但也不要过分虚假或者谦卑的屈从对方的意见。eg.A:我讨厌你那样做。B:是的我明白你的感受,你说的有道理,但我也希望你能立即而我的感受。
考虑人际交往的收支平衡表中的盈亏,思考为什么会走出一段亲密关系,为什么有的亲密关系能持续存在,多思考自己身边的友谊与爱情。
结果 = 奖赏 - 代价 : 衡量一段关系的好坏。
满意度 = 结果 - CL : CL指由过去经验建立的比较水平,幸福水平。
依赖度 = 结果 - CLalt : CLalt指替代比较水平,新关系能带来的结果。
接近动机:满足自己喜好的欲望。
回避动机:课网逃避代价。
注意这并不是硬币的两面,亲密关系中两者并存,能相互吸引但也充满纷争,我们需要弄清对面的接近动机,而不是自己想当然的。
自我延伸模型核心思想:能拓展我们的兴趣,技能和经验的伴侣关系就能吸引我们。所以有了所谓的新鲜感,那么创造性的发现持续你个人成长的方法尤为重要,不断的提升自己,才能让关系保鲜。就像谭总新学了日语、西班牙语、吉他,我会觉得他很厉害,是个很好的朋友。
公平关系: 互相赠与利处,特别在家务与小孩的敏感问题上,公平特别重要。对关心关心对方,问问对方的心路历程,累不累,觉得公不公平。
本文章使用limfx的vscode插件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