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开始今天的主题之前,我想说以下现在的疫情(如果你在未来观看的话我指的是covid-19 pandemic)。想一想,之前我们大部分在家隔离的时候,我们使用的最多的设备是什么?对了,当然不是呼吸机,是手机。你现在估计就在手机上看着这篇文章。如今手机、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了我们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疫情期间各种自媒体,利用我们被隔离时候对信息和交流的渴望,疯狂的蹭着热点。我加两个老人现在用手机比我还多,连特朗普请巫师都知道。
你可能不知道每年你要在手机上花多长时间。但是我知道。很久以前,早在2015年的时候微软发表了一篇研究报告,其中说人类的注意力下降的厉害。你知道2015年的时候人类平均注意力时间长度是多久吗,be hold,8秒!你平均12分钟就会拿起手机一次,每年在手机上浪费759小时。
但是这不怪你,是互联网大厂们竞争的结果。你用手机越多,他们向你展示的广告久越多。为了获取你的注意力,他们不断的减小你消费这些信息的阻力。以前一篇博客几千字,后来有了微博只有140个字。什么懒得看字?没事看看视频可以把,什么嫌长了?15秒短视频试如何?
重点在于,我们在手机上用我们的时间交换来的是什么?也许我们有不少收获呢?我们看看现在网上最网红的一些内容吧。。。。。这都是些啥?涨了什么知识?学到了什么有用的东西吗?我们用我们的宝贵生命交换来的东西就是这些。
我想说这依然不能怪你,这都是用套路设计出来的click bait。很多网红,influencer,其实是机构运行的,就是为了带货,这就是所谓的content marketing。
现在很多网红,如果你看看他原来是做什么的,很多都是模特、厨师、摄影师,甚至是犯罪分子。如果不是抖音之类的平台,他们可能还在麦当劳还是burger king上班。我当然不是说他们没有水平,他们长得比我好看,炒菜比我好吃,但是我想你应该比希望他们是你主要获取信息的来源吧?
我想说的关键是,网上那些没什么意义的视频、不传播知识的网红大行其道,消耗着大家的生命,影响着大家的思想,大家怎么会有精力、有动力去追求真正的知识呢?
我们作为科研、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工作就是影响大众,影响社会,给社会带来更多的真理,让人们都追求真理,and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但是我们再这些网红的面前,影响力好象可以忽略不计。我们读了这么多书,做了这么多实验,花了国家这么多钱,每年就教那么几个屈指可数的学生,而且他是听不停你的还说不准呢,是不是有点对不住国家,对不住我们所知道的这些真理呢?
其实网上也不全是没用的东西,其实还是有不少传播知识的up主的,比如斯坦福毕业的3Blue1Brown,前NASA工程师Mark Rober,还有Ben Krasnow,这哥们太厉害,在车库里做出了电子显微镜、CT、YBCO高温超导材料等等,当然不能忘了清华李永乐老师。这些人也是influencer,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启发了很多朋友对科学的追求。
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收获,获得影响力,他们让大家认见识到了他们的知识与能力。这个可以让他们获得更多的资源,比如说赞助,让他们可以制作更好的视频。
我们科研教育工作者,也算时有知识有能力了,我们为什么不能也成为influencer呢?向大众展示我们的科学思维、科研成果,这样远比仅仅做一个teacher贡献更大吧。而且,我们建立了自己的影响力,后面什么约稿、邀请报告、各种项目估计也会不请自来😎。
但这些不是关键,关键的是你,当你的贡献被大家认可的时候,那种成就感。
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视频的。做一个好的视频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比如这个视频,(我前前后后至少花了10个小时)。尤其对我们科研教育工作者来说day job已经非常包满了,要看论文、搞研究、搞开发、做实验、写论文、改论文、申报项目、中期报告、结题报告、买设备、报账、做ppt、备课、上课、带学生、带大创、带小孩等等。要大家每个人都录视频是不可能的。那怎么办?
对了,我要说的就是“写作”这种表现形式,我觉得是最适合科研工作者的一种表现形式。视频确实有他的特点,就是消费方便,看一个视频感觉好轻松,但是视频做起来却很复杂。这就导致了视频,没法天天做。写作的阻力就小很多,我可以每天写,有灵感的时候马上就写。写很灵活,5分钟能写一篇,15分钟也能写一篇,10个小时也可以。写作也比视频正式,更能让人静下心来认真品味。相比消费视频,消费文章需要更多的投入,这也也是一大优势,你能过滤掉那些不动脑子人,却可以激发那些渴望知识的人的欲望。
而且不管你想不想吸粉,写作还有很多好处,想想下面这些场景:
比如你有什么新想法,新点子,洗澡的时候突然想到的,然后第二天就忘了。
再比如,今天研究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难题,费了好大好大劲找到了一个绝妙的方法,然后过两天你又遇到了这个问题。
或者,有个师弟来跟你请教了些问题,你耐心的解答了,第二天,又来了个师妹问你这个问题。
或者,你吃饭时,跟别人扯了个故事,一桌的人都觉得精彩,结果也就这么几个人知道这个传说。
也许,你就是想多年后回头,能够再次感受那充满激情的科研时光,记忆要是能够再清晰一点多好。
写作有这么多好处,那怎么写作,怎么发表呢?好像没有什么适合我们科研教育工作者写作发表的平台呀。确实,这是个问题。其实国外有很多科研工作者都建立了自己的科研博客,例如下面这些同学和老师,这都是我随便找的。
目前最流行就是使用Hugo这个框架配合academic theme再github page上host一个自己的科研博客。这要求你懂一些略高级一点的计算机技巧,比如懂linux使用命令行,git和GitHub,简单的html和css还有一点js,知道怎么setup一个web server等等。这并不是什么很难得事情,知识如果你不是计算机相关领域的人,你有很大的概率不知道我刚刚说的是啥,要花上相当的精力才能完成你博客的建立,好像违背了我们写作的初衷。
我现在要介绍一个最顺滑,最舒爽的写作体验。你只要花5分钟掌握Markdown这个写作格式,就可以轻松的写作并发表。
下面我简单的演示一下:
首先你只要在limfx.pro上注册,你就拥有了你自己的科研博客。
你只要打开vscode这个工具,用markdown开始写作,就可以了。Markdown是一种轻量化文本标记语言。这么说,Markdown是一种非常简单的,让作者可以充分关注写作内容的格式。使用Markdown,不需要排版设定格式,因为他根本就没有这个功能。你只要关心内容,只管写就可以了,你甚至可以打开zen mode,多么纯粹的写作体验。
写好以后你只要点击一个按钮,他就会被发表在你的科研博客上。你可以最是在本地该,只要再点一次就能更新。
你完全不用考虑备份啥的,文章始终都在你的硬盘上
大家可以方便地访问到你的主页,并查看到你的文章。
当然,如果你喜欢使用word,也可以直接上传word文件。
当然limfx远不止这么简单,他还有科研管理的功能,比如建立课题,提交周报日报,自动生成周报日报这些功能,具体怎么用我会在后面的视频中给大家详细的介绍
这个项目完全是由我4的个本科生完成的,代码全部是他们写的,不管是后台还是前端,还是我们最有特色的vscode插件都是他们完成的,他们非常厉害,他们是真正的英雄。也许他们能获得创青春或者物联网加什么奖也说不定。
这里我还要说一点,就是也许limfx将改变整个科研评价体系。科技部教育部 科技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以后可能发论文不再是科研的主要评估手段了。
要知道写一篇论文其实是很麻烦的一 个事情,有很多的仪式,写法也比较固定,写一篇怎么也得1-2个星期,再加上审稿发表,发一篇文章少则3-4个月,长的话要一两年,很多结果发表时都过时了。再加上审稿一般都是3-5个大佬看看,提提意见你改改就接受了,大多数时候你写文章都是在please the reviewer, rather than making useful stuff for the society. 很多文章阅读量少的可怜,还不如你一条朋友圈多,里面就算有不少错误,也没人能发现(方舟子😀)。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开放期刊如arXiv现在很流行的原因。
但是再arXiv上发论文还是很多仪式,看的人也不多。如果我们都有自己的科研博客,我们可以在第一时间公开自己的观点,然后大家可以随便分享,再评论区里面激烈的讨论。我们能在第一时间获得反馈,同时也能让自己的研究很快的形成影响力。网上的人肯定没有专家们有智慧,但是想要manipulate那么多大众也是很难得,也许粉丝多也能成为一个客观的科研评价?
目前这4个学生的项目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网站估计还有不少Bug,功能上和大家想要的还有差距。而未来的发展将完全取决你们,所以如果你觉得这个项目有点意思请,我相信你一定能帮助到他们的,请与我联系,非常感谢。
本文章使用limfx的vsocde插件快速发布